史家胡同小学校长谈学习习惯培养途径
我认为有下面几种渠道:第一个渠道是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要进行训练,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告诉他怎么做,而且给他做样子。示范过程中还有一个是榜样。提出要求以后,还要坚持不懈。学校里的一些工作,除了提出要求,做出示范,还要反复检查。另外,父母和教师的职责也很重要。有些时候父母做得不好,却要求孩子做好,根本不可能。老师也是这样,如果老师很勤快,把班级收拾得很干净,地上有纸主动捡起来,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做,就会记在心里,也会这样做。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或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比说教上百次上千次要有用得多。因为老师是这样做的,所以说当老师不容易,就是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无形中的培养。所以说选择老师太重要了,选择学校太重要了,因为学校的环境、氛围都对孩子有影响,教育就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
再一个就是激励,正强化。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要无数次肯定,“这样做好,……这样做好……”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
第三个渠道是欣赏。作为父母、老师,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是起很重要的作用的。史家胡同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文明礼貌的养成,每年新生入学,老师都会教孩子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非常细致的教孩子怎样向老师问好,怎样鞠躬,两手并好了,“老师好”,不能随随便便的应付。这样训练出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如果见到其他老师过来了,老师就告诉孩子说,“张老师好!”,并且给学生做出样子。我觉得这些都是一点一滴的培养出来的。
我们学校很早以前有一棵杏树,杏树代表着史家胡同小学的一种校风。因为杏树就在窗户底下,非常矮,满树都是杏儿。杏儿熟了以后,统一摘下来,分给一年级的小同学吃。后来学校改建以后,杏树没了,有柿子树,柿子熟了以后,一年级的同学每人一个,其他年级的同学几个人一个。柿子挂到窗户底下,也没有人去摘。客人到学校参观,问“这柿子是不是假的?”,我们说“不是假的,是真的”,“可以吃吗?”,“可以啊!”“那怎么没人摘啊?…”我们学校的校风就是这样的,不会有人把柿子摘了吃。还有一次有一个摄影记者拍黄河,拍了黄河沿岸的许多风景画,然后拿到各个学校做展览,到别的学校的时候,小孩子就摸呀,动呀,把一些照片都弄坏了。后来当他到史家小学来,他非常惊奇的发现,他什么也没说,但孩子们都非常安静的,很规矩的欣赏、看。没有一个人吵吵闹闹的,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摸,去弄。他特别有感触,就问,“你们学校的孩子怎么这么好啊!…”这就是一种风气的养成,一种言传身教的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的学生去看电影,5分钟入场,从第一个人入场到全体学生坐好,只要5分钟,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放电影的人还以为人没到呢。后来有外宾来看电影,他们专门请我们学校的学生陪外宾看电影,给我们学生免费看。他们都说史家小学的学生太棒了,这都是学生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