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名师团队公开课听后感:名师们“名”在哪里?

中国教师报 2007-12-17 10:13:32

  由《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共同主办的“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一个名师团队的展示及其构建成因专题教研活动”于11月3日至11月4日在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举行。两天里,我们欣赏了华应龙的《圆的认识》,贲友林的《找规律》,徐斌的《九加几》、施银燕的《寻找数据的代表》、蔡宏圣的《用字母表示数》、许卫兵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聆听了张兴华《重提教育教学心理》的精彩报告。遗憾的是,张齐华的课因为我们要赶时间返回没有听到。2天的学习活动,让我们零距离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深切体验到什么是执著!什么叫名师!

  一、“名”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从名师的展示课上,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都花费了相当大的时间与精力。

  华应龙老师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寻宝画圆”游戏。为了不让学生涂改,华老师“借”走全班学生的橡皮,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够画出的完美的圆。这样设计的目的很明显,是让学生经历在没有圆规等工具的情况下无法完成画圆任务的过程,由此让学生明白画圆是很“规矩”的工作,只有“确定圆心和半径”才能画出符合要求的圆。

  虽然我们早已知道过程的重要性,可在我们的课堂,我们似乎对数学结果以及运用结果去解决数学问题更关注些。其实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才建构得更具有生命力。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们花费大量的心血,精心设计好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中“做数学”,在经历中感受,在经历中提炼,从而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二、“名”在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

  新课程不仅给教师带来新的理念,还给教师带来新的困惑。当学生的思维超出预设,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才能实现超越。

  贲友林老师在执教《找规律》一课时,提问学生:“伸出你的左手,有几个指丫?”学生回答:“4个”。老师又问:“再伸出你的右手,有几个指丫?”学生回答:“8个”。立即有学生反驳:“不对,是9个指丫。”老师问:“怎么会是9个指丫呢?”学生解释:“将手腕并在一起而将拇指分开就是9个。”老师表扬:“你太聪明了!”

  这是一个课堂生成的问题,如果是我们执教,也许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贲友林老师恰恰抓住这一生成问题继续他的教学:“那如果将手指围成一个圆呢?有几个指丫?”学生将手腕靠拢十指分开呈空心球状,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10个指丫”。其实这个知识点正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物体间隔一字形排列,两端的物体总是比中间物体多一,而围成圆形“密闭”排列的物体个数是相同的。贲老师利用课堂的生成问题轻而易举地引导学生解决了物体“开”、“合”相间排列的规律。

  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这个课堂生成其实是建立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的,预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的方方面面。

  三、“名”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反思

  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除了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有效引领,更离不开自己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教师应充分创设时机让学生经历挫折,经历反思,从而达到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目的。

  华应龙老师在执教《认识圆》一课时,当学生已经学会用圆规画圆后,华老师让学生自由画一个圆,然后问:“你们画的圆一样大吗?”随手选了几个学生所画的圆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提问:“为什么大家画的圆不一样大呢?”提出的问题自然引发学生反思:为什么我们画的圆有大有小呢?学生通过反思,从而修正自己知识体系的建构。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这说明我们自己已经逐步形成了反思习惯,那么我们的学生呢?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预设下的活动生成,学习创造。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才是真正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有必要抓住有利的契机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从而达到完善修正自己知识体系的目的。

  四、“名”在关注课外的功夫

  我们听名师上课,关注最多的是名师课堂上的精彩,而很少关注课堂外的名师在干什么、想什么。特级教师、名师团队的师父――张兴华老师的专题报告《重提教育教学心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思维上的冲击,更是行动的向导。

  名师课堂的精彩,源于他们执著的探究精神,他们是真正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教育中的人,他们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开放的课堂,他们用自己良好的教育素养感染学生,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为了课堂上的精彩,在课外我们得做足功夫,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可留给我们的思索却是无限的。品味经典课堂,反思自己不足,我们更应该加快自己前进的步伐,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功的。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