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竞赛高手:竞赛成绩=学术水平的百分比×信心的百分比

新民晚报 2007-08-27 10:29:49

  【特约主持人】
  许以  上海光明中学  高三学生

  【谈话嘉宾】

  穆晓炯
  上海市光明中学校长、数学高级教师、黄浦区政协委员

  胡嘉仲
  2007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得主,今年由华东师大二附中保送清华大学物理系

  胡恺元
  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中预备班学生,获中国围棋协会围棋2段称号、上海市第5届“聪明小机灵”数学邀请赛三等奖、上海市第7届中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活动二等奖

  丁银娣
  胡恺元妈妈、静安区某校生物教研员

  【主持人的话】

  这是一个和广大中小学生有关的话题,关于学科竞赛,关于升学。

  每年高考前,学校、考生和家长总是关注高考加分。具有加分条件的对象,是前一学年度举办的全国和市级学科类竞赛和科技艺术类竞赛项目中获个人一等奖的很小一部分高三学生。

  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市教委在两年前开始对中小学生竞赛活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一律不再举办小学阶段的学科竞赛活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际上每年都有学科竞赛,这些竞赛的目的是为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帮助社会和大学甄别特殊人才。学生除了在活动中拓宽认知、发展能力,很多优等生因在竞赛中表现杰出,而被国际知名高校争相录取。

  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待学科竞赛?我们究竟为什么而竞赛呢?

  中学校长  不要让竞赛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

  许以:穆校长您好,在进入光明中学之前,我看了很多关于校长的网上介绍,在采访您之前我发现网上又多了很多有趣的信息。我想您一定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从小也参加过数学竞赛吧?

  穆晓炯:是的,在小学时就参加数学竞赛并获得一等奖。我也参加过很多数学竞赛培训班,但目标不是为了得奖,纯粹是兴趣而已。使我获得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是当其他同学来问我数学问题时,我会想尽办法为其讲解,我从中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的理解,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许以:怪不得您后来考师范大学当起了真正的老师,听说您带出了一批数学竞赛获奖的学生,现在有的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还有的是黄浦区的数学学科带头人。

  穆晓炯:我其实只带了一届学生,做了七年班主任,从初中预备班一直到高三。尽管这些学生起点不是很高,和很多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但通过几年的拼搏,尤其是团队的共同努力,有了很大的提高。42个人的竞赛小组有30个在市级以上的竞赛中获奖,其中有10个一等奖。初中团体成绩名列上海市第四,高中团体第六,这对于区重点中学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当时这一群孩子每天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我还几次带他们进行夏令营集训,住在一起,大家感情都特别好,从初中到高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奋进的团队精神。

  许以:团队学习、共同进步的感觉实在令人羡慕,看得出穆校长对学生很注重用心和用情。我觉得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哪怕只是一句鼓励的话或者一个赞许的眼神,甚至只是潜移默化的引导,就有可能使学生信心倍增,从此不懈努力。相反,也可能有些学生因为老师的一次无意间的打击,就此心灰意冷。在竞赛里,胜者永远是少数,那您通常会给学生怎样的心理引导呢?

  穆晓炯:我从竞赛培训的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永远只把得奖作为一个意外,参加竞赛一定要摆正心态,提高能力、拓展思维、培养意志才是终身受用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竞赛题训练的过程,得到思维上的训练,包括抽象的、空间的、逻辑的、演算的……还可以培养毅力和品质。就好比我们锻炼身体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刘翔,重要的是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我们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健康,我们的品格可以变得更加坚强。我有一位学生初中参加竞赛没有得过一次奖,但她并没有认为不得奖就毫无收获,坚持参加所有的培训,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在高中全国数学联赛时获得了一等奖,并且是全市40个一等奖里的第六名。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平常的心态,可能早就放弃了,我认为这样的学生将来同样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

  许以:我们都知道穆校长兴趣爱好很多的啊!在网上还看到您演出的京剧视频,看了半天都认不出哪个是穆校长了。您觉得课余爱好是否会影响正常学习呢?

  穆晓炯:哈哈,我是学老生的,戴着髯口你一下很难辨认了吧!我觉得有一些爱好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有文化含量的爱好还能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还可以促进全面素养的提升。现在看到不少学生为了高考加分,为了将来选学校,而拼命去争取拿一些证书和奖状,有的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到处去上各种辅导班,不顾孩子本身的爱好和兴趣,我觉得很遗憾。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学生不要刻意地、为了功利的目的去参加各种竞赛和竞赛的训练,更不要为了参加一种竞赛,而放弃了其他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个性发展很重要,而为人、性格、情商也很重要,千万不要为了竞赛而偏废了与他可以相伴终身的好的生活习惯。

  竞赛高手  竞赛成绩=学术水平的百分比×信心的百分比

  许以:胡嘉仲第一次参加学科竞赛是在高一,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后也不断在参加竞赛,一定累积了不同的参赛经验。你对这次比赛有什么特殊感受呢?

  胡嘉仲:这次“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备赛时间很长。从去年11月中旬全国选拔了400个学生参加今年3月在南京的培训,到确定其中的5名选手7月赴伊朗参加国际比赛,持续了半年多。我很高兴和隔壁班的杨运同学一起参加了赛前培训,在这几个月的大多数时间中,两个人都一起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讨论问题,我们共同努力的时光很让人忘怀。后来他在亚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许以:你去伊朗,最后获得了第四名?那可是金牌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和学校的物理考试或者高考物理的出题思路一定不同吧,除了涉及到的知识更广更深入外,有没有让你感到意外的题目?

  胡嘉仲:有啊,在伊朗的比赛中有一道题很有趣――让我们解释抹了黄油的面包为什么掉到地上往往是抹黄油的那面朝下。当然,其他更多的题是需要经过大量运算,一步一步可能有时候要用六七个公式才能解答。

  许以:看得出,你对物理已经很有研究了。你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这种“兴趣爱好”的呢?我以前看过一个小说,可能是一个物理系男生写的,在讲述和女朋友的爱情故事中不断地用物理原理来分析问题,比如彼此互生爱慕,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挺有意思的。你呢,会不会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用物理来解释事情?

  胡嘉仲:我参加竞赛完全是出于兴趣,尤其是物理,它已是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比如空下来经常到高校去做各种实验,我也用实验的方法测过很多已知的物理常数;上网也经常会去看看物理兴趣爱好者论坛,了解别人的想法;我也经常跟一些和我一样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讨论物理问题,我们讨论的范围非常广,甚至涉及到量子力学、电动力学,这些肯定在竞赛范围之外的。

  许以:你想对那些准备要尝试参加竞赛,或者已经不断在初中和高中参加学科竞赛的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胡嘉仲:要有信心,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按我自己的理论得出过这么一个公式:竞赛成绩=学术水平的百分比×信心的百分比(请注意不是“+”,是“×”)。比如说,一百分的竞赛内容我掌握了九十分,同时我的信心也只有九成的话,可能最后结果是八十多分。只有十足的信心才能保证发挥出全部的实力。

  学生家长  比赛让我重新审视对孩子的评价与期望值

  许以:胡恺元从小就在围棋比赛中显露才华,第一次参加区级的思维竞赛是四年级吧?为什么要参加学科比赛呢?是因为做这些趣味数学题很有意思呢,还是因为觉得它可以让你得奖而感到快乐?这些趣味数学题对你课内的数学学习有帮助么?

  胡恺元:一开始做这样的数学题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参加竞赛。在家自己看看书,空下来就喜欢做这些题目。之后有竞赛就参加了。我在看完趣味数学的书以后,觉得学校里的数学相对就比较简单了。但是有的时候在学校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因为容易犯粗心的计算毛病。

  丁银娣:我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一直不鼓励孩子参加这样的竞赛,尤其在小学期间。因为竞赛班虽然让孩子提前多得到知识,平时成绩或许可以比其他孩子好些,可进入初中一旦没有机会参加,孩子会感到挫败。但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可能有的一些天赋,就不那么看了。他从三年级就对那些趣味数学题感兴趣。

  许以:小恺元三年级已是围棋2段了。我知道,围棋段数的晋级很难,要通过重重考验连续和同级选手竞争,最后选取胜利比例高的选手才能晋级成功。这样激烈的竞争,很残酷啊!

  丁银娣:我非常感谢围棋比赛,让我看到孩子在心理上的成熟。胡恺元本是很内向的,而且经常是“输不起”,第一次输棋的时候还躺在地上耍赖。经过多次“输”的磨练后,有了很大的改变。

  许以:这样的磨练,让孩子内心的成长提前了。我看胡恺元现在很沉着呢!你参加围棋比赛、思维竞赛的时候觉得紧张吗?得奖了以后呢,会不会特别高兴?

  胡恺元:没有特别紧张过。得奖以后高兴是高兴的,但也还可以。因为得三等奖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可以得二等奖;而得二等奖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能得一等奖才对。

  丁银娣: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在1段以前一直是全胜,我们很骄傲,但在1段升2段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这时候我和他爸爸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评价与期望值,也扭转了原来往围棋专业发展的念头。我觉得这个过程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会考虑的问题,而围棋比赛让我们提前考虑了。

  许以:在比对同样是高中年龄的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时候,我发现,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学习上似乎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比如美国高考(SAT Subject Test)的生物考题,涉及的范围就非常广,包括植物学、鸟类学、生化学……等等,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比较深。而我们的生物考试则不然,似乎只在生物竞赛中才会有这些国外教纲里的普通题。然而这可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学习啊!

  丁银娣:国外,不仅仅是发达国家,还有我国的港台学生,对自然科学类的学习远胜于大陆。其实孩子们对自然科学是最容易产生兴趣的!我带学生的时候给他们布置作业就是回家看DISCOVERY,课上我们可能花一部分时间就此讨论不同的课题。我和恺元也经常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讨论自然科学类节目。

穆晓炯  

许以  

胡嘉仲  

胡恺元、丁银娣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