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长沙奥数网

长沙站
奥数网

2016年第二十一届长沙华杯赛决赛考后分析

奥数网 2016-03-14 10:39:55

  3月12日,将近4000参与的华杯赛复赛落下帷幕了。

  和初赛的哀鸿遍野不同,复赛考完后孩子们出来后的心情普遍不错。这届复试的整体难度比往年偏低,没有一道孩子基本动不了笔的超难题。所以孩子们一般做得不会太心塞。但我预估分数线却很难比以往高很多:

  (1)计算量大:第一道计算题,久违的无巧算大计算量的繁分数问题。知识门槛并不高,但对毛躁的孩子会有巨大考验。上周六年级尖子班课前小测刚好考这类繁分数计算,五道繁分数计算,基本无巧算。整个尖子班里满分的不少,全错的、只对1道的也很多,大概能各占15-20%,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好几道题的答案都是分母两三位数,分子三四位数的大分数,非常考验孩子们对自己计算的信心。平时毛毛躁躁的孩子,即使一时细心做对了答案,但是一看到答案很复杂,就会猜疑是不是又算错了,重新再算一遍呢,又不甘心浪费时间,不算吧,心里还老是去挂念它,影响其他题的发挥。所以计算能力真的是整个未来的理科学习之本,原因就在于此,它不仅仅在于做计算题,也不仅仅在于计算时间,或者正确率的问题,它会影响整个考试节奏。所以,不管小奥知识学了多少,如果说一定要从小学带走什么去中学的话,计算能力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2)得到答案容易,写出过程难。第12题和第14题,这些位置在以往真题里都是很难动笔的难题,但是这次都显得特别简单,孩子们只要看懂题目,稍加尝试便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如何表述清楚原因却是最大的难点。上届华杯赛判卷时就对解答题的过程要求非常严格,很多孩子,尤其是当年五年级的孩子,估分和实际分数反差巨大,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可以预见,本次复赛的判卷标准一定非常严格,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这张试卷所考察的方向。

  给个大胆的猜测吧,我预测这次复赛的分数线大概是一等奖80分,二等奖65分,三等奖55分。(去年一等奖76分,二等奖61分,三等奖50分)

  虽然大家都很关心分数线,但千万不要仅仅根据分数,要根据孩子整个做题的细节来判断孩子的奥数学习情况。

  填空题方面,第1和第8题全拼计算能力,第2-5题都是华杯赛里的简单题,都是没有经过太多变通的基础奥数题:第2题考三视图连凹槽都没有,第3题牛吃草虽然稍加变化,但只要理解了牛吃草传统题型的同学,这个变化的程度可以忽略,第4第5题其实四年级就能做了,对孩子们也没什么考验。第6第7题是拉开差距的两题,都不属于学过XX知识点就能做出来的题。几何这题出得很漂亮,将弦图截去一些部分,需要一些图感才能做出正确的辅助线。孩子们做辅助线通常会局限在图的内部,对于“延长线”类的辅助线做得不多,也不敏感,所以还是这题还是很难的。第7题就是纯考数论功底了,虽然是老掉牙的数论问题了,甚至考前复习数论时也再三练习“平方差”“连续正整数和”“连续奇数和”这种华杯赛最常出现的三类问题,以及对应的三种提问方式:“解的存在性”、“解的最值问题”、“解的计数问题”,可依然会有不少超常班的小伙伴们在此题上栽跟头。作为竞赛几大模块中“最数学”的一个模块,数论对于大多数孩子们来说还是太过抽象了,所以华杯赛只要是出数论题,正确率都不会太高。

第六题图

第六题辅助线

  10分简答题方面,第9题计算难度不大,稍有些计算量,主要看细心。第10题就是题目长,做起来很简单,其实反倒是对平时做多了难题的崽崽们是个考验,容易想得太多。第11题从竞赛的眼光来看是道无比常规的题,但依赖于孩子们的扎实的基本功:设出合适的字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再逐步求解。说得轻松,但从小学生的做题习惯来看,能做到这一点的崽崽可谓屈指可数。所以预计第11题的得分率也不会高。第12题应该是变数最大的一道题。之前星城集训队考试时考过一道基本和它一样的题,还比它难一点,而且恰好五六年级都放了那道题,正确率都还是可以的。可是当时是道填空题,这次是道解答题。而当时我选择把它放到填空题的原因,恰恰是推导过程不易。孩子们在写解答过程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的过程是写给自己看的,只考虑自己想明白了没有,而不是别人看懂了没有。所以无论是逻辑的严密性(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我说:你这句话说的不严格啊,还有那种情况你没考虑啊。他们很快会反驳:我考虑了,因为这样这样。然后我就说,你考虑了没有用,你的解答过程没有考虑。)还是语言的严格性(孩子们的解答过程语言往往非常口语化和形象化,其实这些语言发生在孩子在脑袋里真的挺完美的,但如果落在试卷上,就是另一回事了。),要做到都达到解题标准还是很困难的。

  15分解答题方面,第13题和去年第13题基本一个套路,非常标准的比例几何问题。对于平时比例几何学得足够扎实的孩子们很难在这种题目上失误。所以此题不会成为顶尖高手之间的区分点。第14题和第12题一样,答案易,过程难。而且这过程估计难上了很多倍。这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要说清楚一个东西存在,构造出来给别人看就好了,它需要的是你的创造力。但要说清楚一个东西不存在,非常的困难,它需要你把所有的情况都讨论过了,才能下此论断,需要非常严密的思维。而这道题恰恰这两件事都要做,非常极致的考验。这道题可能将成为顶尖高手间决定胜负的一题。

  我一直坚信,任何一次考试,只要你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每个人都能从中收获。华杯赛也是如此,如果说华杯赛对于六年级已上岸的孩子们来说是种情怀,未上岸的孩子们来说是次机会的话,那么华杯赛对于五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就是小升初开始前的定位。从初赛的8527人,大浪淘沙到了复赛还剩3365人,参考去年获奖人数:一等奖113人,二等奖202人,三等奖453人的节奏,今年获奖人数应该还会稍多一些。但即便如此,去掉其中大概有2/3以上六年级获奖的学生,其实,即使只是三等奖,能够获奖的五年级小朋友们都可谓是凤毛麟角,他们的确在六年级的奥数学习中已经抢占了先机。当然,这些牛娃们毕竟也只是少数。我听很多家长赛前都在纠结:好紧张啊,要是没获奖,那不是白考了吗?我非常不赞同这一点。通过华杯赛你能最清晰地看到自己家孩子的奥数在整个年级的孩子中的位置,其权威性绝非其它杯赛能够替代。只有找准了位置,才有努力的方向。

  那怎么来观察孩子在众多孩子们中的优势和劣势呢?除了分数和奖项外,再给大家推荐几个指标可以参考一下。回家下载一张空白试卷再重做一次,看看自己到底哪些题会做哪些题不会,然后拿“考场上做得的总得分”/“有机会做对的分数”,算出的比值叫做“抓分率”。“抓分率”能达到80%以上的孩子稳定性相当不错,即使他这次可能会做的题不多,但是能够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就是本事,从长远上来讲,“抓分率”直接就代表了“学习效率”,学到1分就得到1分,远比学得多学得快却做不对来得要实在很多。第二个指标是“考场上动笔(不一定会做)的分数”除以“在家慢慢思考以后会做(排除掉粗心环节能够做对)的分数”,这个比值叫做“考场效率”。这个值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它只是客观地反映了孩子的学习状况。“考场效率”达到90%-100%说明孩子的考场能力很强,是个大赛型选手,对已有知识的熟练度很高,在考场上能够真实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但也可能(注意,只是可能)反映出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有欠缺(最明显的一种体现是40分钟做完所有会做的题,然后剩下50分钟发呆),不能通过慢思考获得新的收获,需要提升平时学奥数的思考习惯和思维深度。如果“考场效率”很低,有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是心理不稳定,需要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有好的发挥,那么这样的孩子需要多参加参加比赛,锻炼一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个原因是孩子平时的奥数练习不足,数学虽然主要是看思维,但是反复练习的目的是不断将已经理解的问题流程化,这样才能腾出脑力在之前已经解决的问题之上去思考更深入的问题。题海战术故不可取,但不做题肯定也是学不了数学的,平时适当增加一些综合练习(而不只是周末老师讲哪一讲就做哪一讲);但这也不表示要批评孩子的“考场效率”太低,如果是由于对题目不够熟练而造成的“考场效率”太低,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孩子的慢思考能力很强,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能够去通过思考去弥补不熟练甚至能够弥补某些知识点的空缺,这种能力一定要鼓励,而且要一直把这种能力保持下来。

  即将面临小升初年级了,目前的第一当务之急还真不是这个知识那个知识的,就是认识孩子当下所处的状况,进而帮助到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卑不亢,正能量地迎接新的挑战。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