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重庆奥数网

重庆站
奥数网

名校录取越来越看重“善良”,这其实是最高级的处世智慧(2)

重庆家长帮 2018-03-27 11:34:54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如此,一个社会也如此。做好日常生活的细节,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做一个实实在在、谦虚有礼、自强、自律、自爱、友好的公民,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写下一些看起来很遥远的目标。

  这种教育将一直伴随着孩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著名专栏作者陈晚老师就曾分享儿子的一份家庭作业:

  为了让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选一周每天从下面列表中,选出一两件好事儿做一做,并记下来:

  捐一些衣服或玩具给你家附近的慈善组织

  拿一些吃的给需要的人

  称赞下你亲爱的家人

  帮爸爸妈妈做会儿家务

  给朋友或者家人做张小卡片

  抱抱别人

  称赞下好朋友

  逗别人开心

  帮弟弟妹妹做做作业

  写封信给家人告诉他们你对他们的喜爱

  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

  和家人一起玩个游戏

  善良是一种竞争力

  中国也有句俗语:无规矩不成方圆。也许,正因为整个社会约定成俗的许多“不可为”,才保障了合理合法的“可为”,也才让更多人能够保持个性、自由发展,保护与激发了创新创造能力,才有了更多人的“有所为”。

  在美国社会里,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及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个人或群体因作为人类,而应享有的权利,这是最核心的自然权利,没有它们,就没有自由、平等和博爱。尊重人的权利,要求“把人当人”,这是人的哲学,法律保障人的权利,也是美国社会的哲学。

  而除了美国,不少国家也注重从小学起狠抓孩子的善良教育。

  比如英国。英国乔治小王子进入的Thomas’sBattersea学校——一所备受医生、银行家、律师等高收入父母青睐的精英学校,其最注重的一件事,就是“善良”。

  曾经培养出无数精英学霸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其校长也曾讲过类似理念:“精英教育,除了让孩子获得杰出的成绩,最重要是让他们学会接纳别人,尊重他人的不同。”

  再比如芬兰。不少学校就推出了“好人缘奖学金”——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同学圈子里得到大家的喜欢,和其他奖学金不同,它没有权威的评委,而是由全体同学共同票选而出,相当于“年度风云学生”。以此告诉孩子:成绩和才艺当然很重要,但快乐、合群、兴趣等,都可以感染身边的人,也是“优秀”的标准!

  再比如新西兰。那里的小学非常自由,但非常注重社会公德的培养,老师不会教条地告诉孩子要“听话”,而是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不少学校干脆把“善良”作为校训: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曾发表一篇名为“扭转趋势”(TurningtheTide)的研究报告,主张大学入学系统应弱化对孩子分数、技能等的考量,而更看重学生关怀他人的特质,主要考量学生为社区做过什么贡献,这一改革方向获得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在内的全美80多个大学的认可。

  这背后指的,其实是一种“社区精神”,不只是一种物理概念的理解,更指每个人不应只关注自己的成长,还要关注身边的人,用智慧和同理心,解决身边人的烦恼。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