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110中学科技活动
重庆市110中学于1993年被评为南岸区首批科技示范校,一直以来学校对青少年科技活动及科普教育都非常重视,在南岸区青少年科技辅导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提高了学生科技素质和科普知识。
● 科技活动机构建设及经费保障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校的各任领导都高度重视科普活动的开展,分别与1997年和2000年成立了两届“科普活动协会”,每届任期3年,并给学校聘请的科技辅导员颁发“科技辅导员证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上级部门的活动要求,定期组织召开科普会议,开展科技活动。校长罗灵亲自挂帅,书记尹萍任组长,精心挑选了26名有科技活动专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辅导员。每月一次例会,科技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专项经费、有科技活动管理表彰、奖励制度。
为了调动学校老师的学生的积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包括年度科技活动优秀教师,年度科技活动学生积极分子,年度科技活动优秀组织班级等,并辅有一定的经济和物质奖励。
科技活动的经费保障。由相关的科技活动负责人向学校分管领导提出书面申请,由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原则上,学校都得大力支持。
● 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努力做到“活动、学业”双丰收
由于我校是南岸区一所知名的初级中学,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学生都很看重学校的教学质量。于是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客观上就与科技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一旦处理不好,那么就将事倍功半,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组织开展科技活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比如周末、假期等。
从1997年至今,我们对爱好科技活动的学生的学业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分析,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进入了较为理想的高级中学,还有部分学生考入了名牌大学,2001级的邵玥、唐邦胜同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06年主要参与实施社会实践科技论文《再看旱灾》的学生江舟、向鹏的学习成绩有了更大的飞跃,全部升入南开中学。还有谭叶馨、李露、柯琳琳全部以有益的成绩进入市属中学。这些学生在开展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对学习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有了更高的定位,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因此,他们的成绩进步显著,得到了家长、学校、年级、班主任的肯定。
● 尊重学生,充分体现民主、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想在课堂上实现我们所提倡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得漫长地等待,然而,在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在我校的科技活动过程中,由于许多学生有一定的科技活动经历,因此老师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真正做到了主体实施,学生不再是权威者面前“小绵羊”似的接受学习者。在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中,学生与教师成了学习伙伴,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科技活动过程中的互助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改变了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新的学习方式中他们在头脑中构建起学科文化的知识结构,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体悟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体悟到学科文化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评价的过程,学生在评价中矫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在评价中得到发展,得到提高;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在开放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结构融为一体,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创新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互助,把只在理论上的研究变成了现实的可能,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 科技活动的组织、实施形式——完全自主参加
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任何的分派型科技活动任务,都将遭受失败。因此,我们采用完全学生自主参加。
1、“兴趣主导型”科技活动。在我们开展模型类科技活动的时候(航空、航海、建筑等),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张贴海报,学生自己报名”的形式,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
2、“自主生成型”综合实践活动。这类活动,通常情况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的时候,产生了疑问,或者是学生对身边的某些社会、自然现象很感兴趣,在与同学、老师的探讨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学生本人又有了解事实真相的愿望,并有进行研究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实施完成。
3、“创造性”科幻绘画。这类活动,是属于最无限制的活动,学生只要有想象力,尤其是奇思妙想,这种能力也是我们的学生比较缺少的一种能力,因此,我们的美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启发,启发学生幻想,并对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进行肯定,不断的肯定也就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 倡导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创造浓郁的科技氛围
我们在学生中成立了“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兴趣小组”,委派兼职科技辅导员,以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生物科学、科技制作活动为龙头,课内课外并举,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普活动。
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特色,推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意之中就走了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每一次,我都是亲自陪同学生走入调查对象的真实生活,因此,孩子们在调查对象面前的内心活动与表现历历在目:
实践活动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人生的感悟,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走进农村“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明白了生活中除了“追星”,还有很不起眼的人群更需要关注;懂得了在老人伤感的时候递上一张纸巾就是对他人的关爱,就是对老人的尊重;学会了通过亲身考证乡村基层干部的作为来审视社会,拷问自己的良知!
在“中学”这个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一段特殊的经历,注定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会是心血来潮的片刻新鲜,更不会是流星转瞬即逝,它将如烙印般铭刻心田,伴随终生!
综上所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我对以前参加综合实践的学生的后续发展进行了跟踪了解,知道所有的学生都考上了重点本科学院,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颇有建树。
二、通过板报专栏加强中学生的科学知识的普及
通过这样的板报的形式,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大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有利于普及学生的科学知识,也让板报具有可看性。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
从2006年的到2008年,我校科技辅导组的老师,利用周末双休日的时间和班会的时间,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不仅有“环保诗歌朗诵”比赛、以“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科幻画比赛、“变废为宝”小制作比赛、“我秀学校”绘画比赛、“木梁承重”,还有“空中落蛋”以及“橡筋弹射飞机模型”竞赛等9个科技竞赛项目。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举行了“消防在我身边”主题班会,邀请消防专家来我校作“关于消防常识”的知识讲座。还举行了“环保”征文竞赛,许多学生和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表现得非常踊跃。通过开展这些类型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在挫折的磨练中成长。 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学会正视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在磨练中尝到成功的快乐。
四、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科技内涵,积极倡导教师将科技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
我们鼓励各学科的教师,挖掘本学科的科技教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例如:“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身边的地理”、“科普英语”等等。目前,我校由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组成的强大的科技教育队伍,将科技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艺术、三防、综合实践和其他各学科课程中,形成了人人参与科技教育的可喜局面。
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从2006年至尽,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科技辅导员培训2人,参加市级专项辅导培训6人次,参加区级专项培训12人次。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科技培训,扩大了教师的视野,增长了教师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的辅导能力。
六、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大力开发科普资源
由于我校背靠南山,南山丰富的植物资源,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接触大自然,感受“重庆之肺”的现实可能。组织学生利用周末爬南山、重走“黄角古道”,了解曾经繁华的“黄角古道”今昔对比,并探索变化的原因。
我校靠近三所高校,这也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机会。组织学生到交通大学参观,了解桥梁设计与建设的一些基本常识,为认识家乡的“桥都”增添了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三峡博物馆、红岩村等,了解很具代表性的重庆。
七、科技活动取得的成绩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有600多名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占全校学生的30%左右,获得国家级奖项17名次,市级奖项25个,区级奖项65人次,获得校级奖励13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