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重庆奥数网

重庆站
奥数网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的学习

重庆奥数网整理 2011-06-10 20:21:46

  面对很多家长在教育和引导方面方法不得当,手段缺失现象,我今天重点谈谈几个需要关注的环节:

  环节一:家长要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

  做为家长我们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可以说亲眼目睹着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仅满足于保障孩子的物质生活,或者说学习,必然会把关注的目光放错了位置。

  例子:某家长提出一个问题:我的孩子经常在课间休息时迟迟进入教室,结果因为这个老师会批评孩子。有时孩子会上课故意捣乱,不能注意听讲。老师还经常找家长,并当着家长的面批评孩子这不好那不行。家长很困惑,他认为自己平时并没有少教育孩子,可是教育为什么不起任何作用呢?

  听了家长的倾诉,我对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养成养成,母亲教育和父亲教育的方法,老师的教育方法,以及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等方面做了了解,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不是老师和家长所想像的那样。孩子还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但是问题的积累恰在家长和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表现一事一批评,重复性教育而没有给孩子以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育只会强化孩子对问题的关注,甚至会让孩子自我心理暗示:我不是好孩子,我不是好学生,我做不好自己的事,反正我就这样了,你们爱咋批评就咋批评吧。结果时间长了,孩子面对老师和家长时任你怎样教育,他都从心里产生下意识的抵触情绪,你说你的,我照做我的。

  所以,平时做为家长必须要做细心的观察者,认真审视孩子,不要一有问题就急着非要马上解决,面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如果家长每次都去教育,每次都去用同样的手段和方法解决,一旦一次性解决不了,以后再去解决,孩子就会麻木了,家长一张嘴,孩子就会马上想到:我妈妈,我爸爸又来老一套了。结果这种下意识的心理防护会让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失去作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定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然后积累问题,找到证据,找到应对之策,通过阶段性的教育和引导,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和积极的一面,让孩子突破心理防护,家长的话就会容易被接受并愿意去做改变。

  可以说,观察和了解孩子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如果家长仅拿过去对孩子的印象去评价孩子,自然会给孩子贴上一个问题孩子标签,这样的标签会掩盖看孩子的正确目光。观察孩子需要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尽量少说,多用微笑着的目光打量着孩子,正所谓“旁观者清”,当一名旁观者,有何不可呢?相信这样家长更容易看清楚孩子的身上的问题。

  环节二:家长要允许孩子成为诉说者

  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犯有错时,马上就训斥和批评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教育和引导方式。这样做会直接阻断孩子的心理倾诉感。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之上的,孩子只有信任家长才会和家长倾诉和交流。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批评孩子这错那不好的话,孩子慢慢就会关闭交流的大门,有什么话也不会和家长说。如果孩子养成被动式的接纳教育和引导,家长更多的时候找不到孩子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现?其目的是什么?出发点什么?心里想的是什么?等等具体的原因。

  例子:我前几天偶遇到儿子在幼儿园时的一个同学家长,进入小学后,那个孩子进入别的小学。由于是熟人,这个孩子的妈妈和我说起了女儿的种种表现。说了一大堆,没有一件事是正面的评价,这时我再看孩子,白眼珠翻着妈妈,不屑的样子,偶尔还插嘴反驳妈妈的话。这才仅仅过去半年的时间,我所认识的那个聪明活泼乖巧的小姑娘竟然找不到一点影子。从孩子妈妈的倾诉中我得知,孩子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写作业,她都要盯着喊着骂着,甚至有时气急了打孩子。孩子那些学习的毛病不仅没得到改善,相反却越来越多了,她现在一看到孩子就来气。

  从家长的倾诉中不难看出,这位家长就完全属于阻断式的教育和引导模式,即不允许孩子反驳,必须要按她的想法去做,否则就是非打即骂。这样时间久了,孩子肯定会对家长的信任荡然无存。在亲子关系中,如果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基本上就处于阻断状态,既然家长有心也无力去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做为家长必须要学会倾听孩子说,通过对孩子的情绪关注,及时去理解孩子,包容孩子,既便孩子做错了事,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然后再引导的过程中让孩子主动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当然,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描述性语言中缺乏客观性,家长需要理性面对,通过平时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对孩子的话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如果缺乏评价的信息,可以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再多一些了解,然后去引导孩子。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