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成都奥数网

成都站
奥数网

"五大工程"助推新津教育发展

成都日报 2010-07-23 19:02:26

    新津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新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教育各项投入到位,实施教育“五大工程”,创新“四个机制”,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两个层面狠下功夫,强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使新津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链和普教、职教、幼教、特教、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津县在“全域成都”理念下,直面挑战和机遇,率先提出“教育整县推进”方式,以成都三圈层的“领头羊”的姿态,在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上迈开了坚实步伐,不断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据了解,新津现有幼儿园36所,小学24所,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中心1个,乡镇成人教育学校12所,教师进修校1所,电大1所,民办学校10所,高校2所。在职教职工2686人,在校在园学生40836人。

  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新津不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有效经验,更是为新津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

  “整县推进”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城乡教育均衡要达到真正的“整县推进”,需要形成具有全域覆盖能力的长效机制,使“五大工程”能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新津从人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内涵发展、教育延伸纵深发展等方面入手,形成四个机制——

  创新队伍培养机制 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津县强化农村干部教师的培养,建立“高校选拔、外地引进”的教师公开招聘机制,优化教师配置,从2008年起,新进高中教师均从部属重点师范大学选聘。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学历提升计划,鼓励农村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提高。强化校长队伍培训,每年选派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到成都市知名学校挂职锻炼,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园)长到北师大、华东师大、西南大学参加培训,提高中小学校(园)长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干部、教师交流互动制度,每年派出15—20名教师帮扶农村学校,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促进集团发展

  2009年5月,新津县教育局与武侯区教育局签订《城乡学校(幼儿园)互动发展联盟协议书》,首批15对学校、幼儿园结成了互动发展联盟,两地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务实求效”的原则,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和优质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区校两级以及管理互动、教师互动、德育互动、教学教研互动、职教互动、幼教互动等六个领域的互动,提升了该县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新津县还通过组建捆绑发展集群和优质教育集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阶段,由新津中学“对口帮扶”华润高中,3年来,华润高中已基本达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新津职中与成都礼仪职中联姻。义务教育段,由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成都新津实验学校、华润初中、五津中学为龙头组建捆绑发展集群;新津一小、华润小学、万和小学、花桥小学分别与全县3-5所农村学校组建捆绑发展集群。学前教育阶段,组建华润五津一幼教育集团和新津县幼儿园教育集团,分别领办6所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城乡学校通过干部交流、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等措施,促进教师队伍同发展、学生成长同进步、教育质量同提高、学校文化同繁荣。

  创新内涵发展机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新津县坚持小学重“养成教育、体验学习”,初中重“素养教育、体悟学习”,高中重“素能教育、体认学习”的教育目标,严把过程管理关,加强视导和调研,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活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进一步突出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各校广泛探索,大胆实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校校有特色、校校有亮点”的百花齐放式素质教育新局面。以万和小学、泰华学校等为代表的、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校不断涌现。

  新津以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强化常规管理,使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巩固、提高。初中毕业率达99%,巩固率达99%,升学率农村中学达90%、城区中学达93%;小学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

  新津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狠抓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全县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全县2347人参加普通高考,本科文考上线751人,同比增长率达24.13%;2008年全县本科文考上线951人,同比增长率达26.63%;2009年本科文考上线936人,同比增长率达3.1%,超过全省本科上线率7.6个百分点。

  创新延伸发展机制 构建立体教育模式

  2007年,新津县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真正实现了学前教育城乡满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2所,全县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5.1%。新津对学前教育管理进行大胆改革,形成了“政府建设、社会领办、规范管理、限价收费”的管理模式,受到成都市教育局和国家教育部的关注。

  目前,新津县已建立特殊教育中心和1个一级特教资源室、11个二级特教资源室,构建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中心为骨干,以特教资源室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融合教育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2008年,全县义务教育段共接收132名“三残”儿童入学,入学率达到100%。

  把职业教育办进工业园区,这在全国也并不多见。2008年,新津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整合教育资源,将成都技师学院新津分院、新津县技工学校、新津县职业高级中学、新津县职业教育中心整合为一体。学校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新津县重点支柱产业布局设置专业,积极开展订单培训,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培训和加工协议。学校还依托工业园区优势,狠抓校企合作,构建了“立足当地、面向全国”的就业网络,新生和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率双双达到100%。

  “全域新津”视野下的“五大工程”

  新津教育发展强调“整县推进”。“整县推进的基础在于政府的强势推动和投入保障。”据新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重点抓好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城乡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硬件达标、教育惠民、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等“五大工程”,并以此促进“全域、均衡、统筹”发展。

  教育经费投入工程 奠基新津教育

  “整县推进”的基础在于投入。新津县完善了教育投入机制,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将教育经费向农村教师倾斜,健全各项教育资助制度。从2006年起,新津全部兑现在职教师第十三个月工资和年终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在编在岗教师绩效补贴和教职工生活补贴,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交通补贴标准和离退休教师年终慰问标准。为让学校焕发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截至2008年12月,共安排2816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化解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育债务,全县城乡学校由此彻底摆脱了历史遗留债务,新津教育迈入发展快车道。

  学校布局调整工程 优化资源配置

  2006年至2007年,新津将原有的28个村点校整合为8个,将6所中小学整合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9年,该县再次根据生源情况对8所村小布局进行调整,撤并其中3所,建成5所中心小学校区,促进了粗放型办学模式向集约型办学模式转变,推进了城乡教育向高位和深度均衡发展。

  2009年,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中,将农村高中新津三中并入城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新津中学,全县高中生全部在城区就读,实现了高中进城,满足城乡学生就读优质高中的需要。

  硬件达标工程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2006年,新津县投入巨资全面完成12个乡镇、29所学校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2007年又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标准化幼儿园7所、改扩建5所。全县农村中小学灰墙黛瓦、绿树掩映,乡镇幼儿园因地制宜、风格各异,综合办学条件达到甚至超过城关水平。据了解,该县2006—2008年又重点装备了农村中小学校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仪器、设备和图书,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领先“三圈层”。今年,新津县又重点建成新津教育城域网、校园网,除灾后重建和布局调整学校外实现“班班多媒体”,师生计算机比分别达到2.8∶1和13.8∶1,为新津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步迈入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007年,该县还在全市率先对农村34所自备水源学校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大部分学校改用自来水或安装消毒净化设施设备,10所边远学校改用桶装饮用水。2008年,该县又为全县15所自备水源学校、幼儿园安装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彻底解决了全县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县数万名农村师生喝上了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健康水。

  教育惠民工程 关爱城乡贫困孩子

  2006年至2008年,新津县落实教育资助金额共计4230万元,全县从幼儿园到高中受助学生人数共计112712人次。该县还创造性地建立了全县副局级以上干部联系贫困生制度,设立“蓝氏奖学金”、“希望奖学金”,开展“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工程”,依托公办中小学成立了2所爱心学校,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2007年8月,新津又投入471万元,在14所农村学校建成留守儿童学生宿舍,新增床位1251个;在花源学校、泰华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配合新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突破户籍限制,仅2008年城区学校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147人就学。

  教师安居工程 惠及农村学校教师

  1994年,新津县就投入2723万元建设了教师小区一期工程,解决445户教师住房问题。2000年,该县又投入资金2765万元,解决了236户教师住房问题。2009年2月,新津县又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分别在纯阳小区划出100套住房、岷江小区划出24套住房、金华岳店社区划出36套住房,为无房农村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在农村学校安居乐业,保证了城乡学校教学质量的均衡

重点初中
杯赛竞赛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