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奥数网

两代天才少女命运却截然不同,特长培养和快乐童年如何兼顾(3)

北京家长帮 2017-10-19 10:35:34

  这个嘱托听起来很简单,但在曾经的天才少女——黛安身上,却始终实现不了。自杀前,黛安最渴望的,就是“普通”,这种“普通”,不是碌碌无为,而是拥有完整人生,能有朋友、能玩耍、能开心享受平常人所拥有的喜怒哀乐。

  她已经为了母亲的期待付出了一生,更不忍心女儿踏上和自己一样的路。

  但舅舅这种“快乐就好”的教育,却也慢慢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当天才学校向玛丽发出奖学金邀请,学校校长也强烈建议把小玛丽送进去时,舅舅再三拒绝。

  为了带玛丽逃离外婆身边,他付出了很多,他也隐藏了自己的天赋,放弃大学助教的身份,从事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还故意克制玛丽的数学才华,不让小玛丽去学习与之智力水平匹配的知识……

  但玛丽真的喜欢这种生活吗?不是的,她在学校过得不快乐,她在6岁时,就能读完大学水平的数学书,能对“德国如果脱欧”的经济影响作出独到的评论,却得在小学的课堂上,学习完全没有挑战性的知识,也无法与同龄人成为朋友。

  这种看似快乐的普通生活,何尝不是一种折磨?舅舅以“追求幸福”之名掩埋玛丽的天赋,何尝不是另一种专制?

  最好的教育是成就个性

  既然两种教育观都是有失偏颇的,那抚养权究竟应该交给谁呢?玛丽的官司满满陷入了僵局,连法官都无法作出裁决,只好先把玛丽判给一个寄宿家庭抚养。

  这是一段宝贵的冷静期,两个大人的成长让人动容。

  外婆一开始还坚持自己原来的套路,请了好几个大咖老师,包围着玛丽,一字一句辅导玛丽,玛丽不快乐?没关系!但当她拿到女儿的遗物——一份对一个数学世纪难题的解答报告时,她愣住了,这是她多年的心愿,她对女儿的鞭策,正是为了完成这道难题,但女儿却留下遗嘱——必须等自己的妈妈死后,才能把这个公布出来!

  原来,女儿至死都是埋怨自己的,自己多年的精心栽培,竟是把女儿推向死亡的导火线。

  而舅舅也开始质疑自己,“让玛丽过上平凡人的生活,真的是正确的决定吗?”并终于明白,玛丽的天赋太过夺目,根本无法被隐藏,于是,他把玛丽送进了天才学校,接受合适的教育,而在课后,他一如既往带玛丽K歌、出海、逗猫……

  这一家人,在目睹了天才的坠落之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最好的方式,来呵护孩子。

  这部电影,和《摔跤吧!爸爸》很像。但我认为,它所提示的教育命题,其实更适合中国家长讨论。

  因为在这里,像玛丽外婆这样的家长,可谓遍地开花,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父母争相夺取更多教育资源,让孩子辗转于五花八门的学习班、补习班之间,一个平凡的童年,竟也成了奢侈品。

  但要还孩子一个平凡快乐的童年,也不需要走入玛丽舅舅一开始的极端,对天赋视而不见,对孩子的进取消极打击。

  将二者综合起来,当然不简单。就孩子的教育,有原则地控制,比起无原则地放手,当然要难得多。但再难,其前提都是不变的——就是足够了解我们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荒废时间,意识不到今天的积累对今后的发展有何意义时,做一些引导,鼓励他去做好每件看似无用的小事。当孩子对人生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做一些预判,作为人生挚友给他一些建议。

  引导也好,建议也好,口吻不再是“我这是为你好”,而是“你如何追求你想要”,我们顺势而为,帮孩子发现自己的本心,他们自然能勇敢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