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毕业生亲历正版“中式教育”
我和小伙伴们一样,都准时收看了那个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视频在文章最后哈),边看边笑哭,边看边在群里和大家讨论,边看边回忆自己当年上中学时的情景,一幕一幕,映入眼帘……纪录片为了追求效果略显夸张,有娱乐片之嫌,所以并不能代表所谓的“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标签不是那么容易贴的,在这里我不想妄加评论,只想回顾下20年前美好的高中生活,与小伙伴们分享。
什么才是“中式教育”的精髓?每天12小时的学校生活加几小时的作业?课堂上安静听讲记笔记?严厉的老师?升国旗仪式、眼保健操、早操?体罚?各种考试?题海战术?科学课不做实验?恐怕不是这些吧……BBC上演的好戏实在是有点“盗版”,或者说是山寨“中式教育”了,我们亲身经历的正版“中式教育”是啥样的呢?
【穿越回公元1995年……】
开学那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进了北京四中的校门,门口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校名,“勤奋、严谨、民主、开拓”的校训也随即映入眼帘。那时学校只有高中部,每个年级8个班,每班50人,我被分在7班,班主任老师是个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
一入学,我们这些新生就被叫到大礼堂开会,听校领导们训话和介绍学校的光辉历史:1907年创校,培养精英人才不计其数。虽然是全国重点中学,每年有95%左右毕业生考进全国重点大学,其中近一半进入清华、北大等名校,但是四中不是“保险箱”,始终要坚持“优、苦、严”的校风,勤奋努力才能成才,而且目标是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的条件相当好。硬件方面,除了教学楼,还有6层实验楼,第一层至第四层分别设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供学生完成教学实验和课外活动,第六层设有天文台。所以二十年前我们就有很多实验课啦,物理、化学、生物课(相当于英国的科学课)都要学生亲自做很多实验,配合老师的演示和讲解(片中的科学老师怎么能说老师讲课就够了、传授知识就够了?!)。综合楼有大食堂和大礼堂。艺术楼有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室内体育馆有50米标准游泳池和篮球馆。有一个塑胶室外体育场,附有标准六线四百米跑道,一个中型足球场、二个排球场、六个篮球场、田径运动设施和看台,无论天气好坏都能保证我们每天有足够的运动时间。还有图书馆和大花园。软件方面,老师大都是名师、特级教师,也有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都是循循善诱,幽默风趣,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哪有像片中老师那么横眉冷对千夫指的?!
四中是名校,同学都是来自北京四面八方的尖子生,还有从远郊区县来的需要住校的。开学没多久,就有“摸底”考试,第一次考试年级243名(共400人),第二次320名,第三次290名,我这个“小鸡头”只好当“凤尾”了,紧张、紧迫啊!倍感压力山大!
四中坚持全面的素质教育,从来不加课补课,下午3点半准时放学,一切靠大家自觉自愿学习。适当减少必修课课时,增加很多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选修课有古代诗歌鉴赏、数学思维等十几门自由选择,活动课又分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有书法、绘画、古典音乐欣赏、游泳及各种球类等。此外,还经常组织我们外出参观访问,春游秋游等。
安排座位很有趣,不只看身高还看视力,视力好的同学坐后面,视力差的同学坐前面。我那时身高有1米65左右,在班里女同学里只算个中等个儿,但是视力好,一般都是1.5,最差的时候也有1.2,所以坐在倒数第二排。第一排坐的同学都是近视800度以上的,还不能个儿太高的,以此类推。
【高中生活——严格的卫生检查制度】
学校对卫生要求非常严格,每天要打扫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定时有专人来检查,窗台、柜门、地面、讲台、黑板都要一尘不染,每周二还要大扫除,所有玻璃、灯管、墙壁都要擦干净,只要有一点灰就要扣分,那时班级的荣誉感特别强烈,扣分就像割肉的感觉差不多,况且我还是生活委员,主要职责就是安排值日、扫除等日常杂务,班里不拿红旗,我也很没面子,当时真是各种瀑布汗啊。
【高中生活——午餐】
中午吃饭很有意思,学校为了避免食堂人多拥挤,就安排大家分批吃饭。12点打第一遍铃,高三同学去食堂吃饭,12点10分打第二遍铃,高二同学去食堂吃饭,12点20分打第三遍铃,高一同学才可以去。可是我们上高一的时候就觉得很不公平,12点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有的同学等不及了就私自去食堂打饭了,结果被抓到,又给班里抹黑了。他们还上演各种潜伏,结果都被火眼金睛的值勤给逮住,现在想想还很好笑!食堂的伙食倒是不错,号称营养配餐,托盘套餐一般是一荤一素加主食,有高中低档三种选择,回民有专门的饭菜供应,一份套餐大概也就2元多钱,很丰盛了,味道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