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奥数网

陈经纶中学校长张德庆:以个性化教育营造青春校园

中国教育报 2009-04-29 10:17:27

  张德庆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校长。1976年起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历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 2006年,张德庆被评为“感动朝阳十大新闻人物”。在2006年11月召开的“张德庆校长办学理念研讨会”上,他的“三个个性化”办学思想得到了北京市普教系统及外省市同行的广泛认同。张德庆现为北京朝阳区“名校长工作室”主任。


陈经纶中学的学生们在“人生远足”活动中参观古观象台。

  【榜首】

  理想的校园应是真心为孩子们创设的充满青春韵味的校园;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能深深吸引学生,并能给予学生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校园;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师生都能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共同发展的校园。

  “素质教育搞了十几年,但在不少地方依然是句口号。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为素质教育的落地生根创设可行的条件和平台。”北京陈经纶中学校长张德庆在谈及自己教育理想的时候,话语质朴、坚定,而且不乏让人深思的观点。

  身为示范高中校长,张德庆把“示范”界定为“示素质教育之范”。在学校管理中,他从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入手,把培养个性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提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在“素质教育个性化”理念的推动下,有着80多年历史的陈经纶中学一改老气横秋、步履沉重的面貌,迅速转变为一所

  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的青春校园。

  建设个性化学校,让素质教育不再是口号

  素质教育不仅要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还要追求发展过程和方式的生动活泼,充分开发和培养人的个性。

  2000年,张德庆以总分第一的成绩竞聘成为陈经纶中学校长。离开此前生活安逸的普通学校,他带着激情和迎接挑战的心情来到陈经纶中学,决心“ 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办理想的教育”,他的教育愿景朴实而又坚定:要把陈经纶中学建成青春校园,让校园里永远充满着笑声、歌声、读书声。为此,张德庆提出学校发展的“九年三段发展目标”,即北京市示范校建设阶段、首都名校建设阶段以及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阶段,系统地勾画了学校的发展蓝图。

  确立发展目标后,张德庆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而棘手的问题。陈经纶中学是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名校,但他上任不久就发现,这种厚重之中也淤积不少暮气,全校上下似乎被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支配着。“要是在会上说某件事应该怎么做,5个人中就会有4个站起来告诉他原来是怎么做的。”张德庆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在于守旧的观念及其给人带来的固有思维和行为习惯。

  张德庆的改革首先从清除惯性开始。他善于发现一些细小问题,从小事和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地推行改革。事实证明,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是阻力最小、最富有成效的改革。“表面上的东西其实反映的是大家已经适应的生活。这里改一点,那里改一点,就能使大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变化。”

  学校教职工食堂长期是粗放式的管理,开饭时教师只要在一张表格上划一个勾,就可以打到同样分量的饭菜。张德庆发现这种吃大锅饭的管理方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许多教师吃不完就随手倒掉,毫不心疼。他很快把教职工食堂的就餐方式改为刷卡,每个月给教职工每人充120块钱饭费,实行“风险自便,结余归己”的管理方式。这种责任到人的做法彻底杜绝了教职工食堂的浪费问题,也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张德庆认为,素质教育不仅要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还要追求发展过程和方式的生动活泼,充分开发和培养人的个性,“只有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素质教育才可能摆脱单纯应试和片面升学的阴影”。

  依据开发个性的教育思路,学校确立了“建设个性化学校,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的办学思路,通过开展一系列校本专题培训活动,推动全校上下达成个性化教育的共识,并在实践中打造一个个与素质教育相对接的个性化教育平台,逐步形成了具有陈经纶中学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在张德庆看来,学校应该是一个有序、开放而且灵动的“管理场”,有效的学校管理就在于充分激发这个“场效应”,做到“干部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围着素质转、素质围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转”。

  虽然人人都在“转”,但张德庆始终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陈经纶中学有一整套以人为本的管理办法,如“用校史激励人,用工作凝聚人,用氛围净化人,用机制调动人,用改革创新人,用理念领导人”。此外,学校还注意营造能够提升教职工理想和精神的校园生态。陈经纶中学以“学者—学府” 作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张德庆说:“要让全体教职工能感受到家的温馨,首先成为老实人和幸福人,再成为和谐人,进而做专业人和事业人。”

  张德庆的人本主义理念还体现在他对民主的理解上,在民主治校的实践中,他总结道:“学术和民主永远是孪生兄弟,学术发展永远离不开民主的滋润。学术能否繁荣要看民主有没有受到尊重,有没有成为管理机制。”他从来不把自己置于权威者的地位,并且一直鼓励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意见发表不出,或者发表后得不到重视,就说明机制不够健全。在陈经纶中学,尊重民主是一种义务,用好民主是一种艺术,享受民主是一种素养”。

  成就个性化教师,让他们享受完整的职业幸福

  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为教师尽善尽美地施展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创设需要的氛围和一切可能条件的工作思路,教师想多远,学校的平台就搭多远。

  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对象的个性越强,管理难度就越大。因此,个性化教育是一种让人变得棱角分明,甚至“不服管”的教育。然而,张德庆非但不排斥有棱角的教师,还大力鼓励大家争当有风格、有个性的教师。他的理解是:“有棱角的教师,往往就是有风格、有特色的教师,而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不是我看重教师的棱角,作为校长,我必须为学生挑选他们喜爱的教师,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陈经纶中学本着“成就个性化教师”的目标,提出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为教师尽善尽美地施展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创设需要的氛围和一切可能的条件,“教师想多远,学校的平台就搭多远,使每个教师成为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市、区名师”。

  学校以课堂为中心,为教师们搭起了科学施教的平台,提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课堂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教法,教法必须贴向学法”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多层次、多角度、多要求地为教师搭建起适应新课程体系的操练平台,让每个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和自我提升。

  学校制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改原则,特别突出“教”字。教法即学法,学校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要贴向学生的学法,让“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并针对部分教师中存在的人格缺陷、技术缺陷、专业缺陷、能力缺陷、知识缺陷等问题,让全校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科都反复参与课上练“教”活动,反反复复,使课改工作始终定位在“教”的能力的实操演练平台上,不仅弥补了教师个人“教”的缺陷,而且提高了学科整体的施教能力和水平。

  陈经纶中学的全部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为全体教师构建了“上好一门基础课,开设1—2 门拓展课”的课程改革平台,不仅基本满足了学生对“菜单式”课程和个性化自主选择的需要,也促使教师们改变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成就了他们争做个性化教师的追求。

  学校用校本培训为教师们搭建了学习发展的平台。为了成就教学相长、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师,陈经纶中学规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细化为3个方面:科学的教育思想、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以及成功的教学经验,并以此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经常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的交流研讨,要求每个教师在对每节课反思的基础上,反复提炼出最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并且最有实效的3个具体教学方法。教师们由此步入了具有鲜明教学风格和特色的施教过程。

  为了打破学术和业务评价中论资排辈现象,鼓励教师成长,陈经纶中学制定了《教师星级评定制度》,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从低到高分成5个星级。每个星级有相应层次的教学标准,由教师先自评,然后通过他评及教师实际业绩给每个教师评定一个星级。

  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张德庆还把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他认识到,在竞争加剧的社会大氛围下,教师始终在追求顶端教育质量,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校长必须正视教师“加负”问题,如果让教师伤心,那么教育肯定办不好。

  每年春天,陈经纶中学都会组织所有班主任带上自己的孩子到郊外踏青。在张德庆看来,班主任平时都把爱献给了其他的孩子,学校应该帮助他们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让他们享受完整的幸福。

  培养个性化学生,让他们成为自主发展的人

  学校工作归根结底是育人,实现育人的目标关键是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设计、让学生参与、要学生发展、使学生满意的育人体系。

  2009年“三八妇女节”,来自北京社会各界的12位杰出女性应邀来到陈经纶中学,为全体学生讲述她们做母亲的感人事迹。这个题为“母亲万岁” 的活动,主要是由陈经纶中学的学生策划和组织的。在陈经纶中学,由学生策划和组织大型校园活动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因为他们有想法,有创意,有激情,而这又离不开学校对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管理效能,让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发展,陈经纶中学首先从创新学生活动管理机制入手,将德育处和团委整合为学生发展处,专门负责学生活动的组织和特长发展工作。张德庆给学生发展处的定位是“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总部”,其功能在于统合科技、艺术、体育3项工作,全面推动学生的特长发展工作。通过组建体育、科技和艺术3个活动俱乐部,学校把组织权和管理权交给学生自己,实现学生自发参加和自主管理。

  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基础上,陈经纶中学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建构了“星级评定”社会实践教育模式,把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范围拓展到家庭、班级、学校、社区和社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广阔的服务基地和弹性的服务时间。志愿者服务活动实行记小时管理,每位同学在校3年的学习时间内至少完成48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通过评选“家庭之星”、“班级之星”、“学校之星”、“社区之星”、“社会之星”等举措,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劳动观念,并将感恩教育和礼仪教育融入其中。

  人生远足活动是陈经纶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大亮点。人生远足课程包括市内课程、省外课程、国外课程3个部分,每学期安排3—5个主题,实行学分制管理。学校根据季节特点、学生需求和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安全教育成为一道“紧箍咒”的情况下,陈经纶中学频繁地组织学生出游,难免会招来各种质疑:学生人身安全出了问题怎么办?学生玩野了,会不会影响到高考升学率?面对这些质疑,张德庆显得胸有成竹:“这要看办学者追求什么?是追求学生的发展,还是追求自己无过。学校工作归根结底是育人,实现育人的目标关键是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设计、让学生参与、要学生发展、使学生满意的育人体系。”

  近年来,陈经纶中学的学生几乎走遍了北京市所有的博物馆、科技馆和植物园等场所,并不断到其他省市开展修学交流活动,甚至走出国门,到澳大利亚、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参观访问。

  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张德庆认为,人生本身就像远足,过程越艰难曲折,积累的财富就越多。当学生面对各地民俗、中外名胜、悠久古迹和自然景观时,任何语言都是贫乏的,这种体验是提升教育意境和品位的过程,是建设理想校园的必修功。张德庆说:“理想的校园应是真心为孩子们创设的充满青春韵味的校园;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能深深吸引学生,并能给予学生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校园;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师生都能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共同发展的校园。”

  在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过程中,张德庆让素质教育在陈经纶中学落地生根,并且茁壮成长,但他时刻提醒自己和同事:素质教育依然“在路上”,“我们做的只是‘一棒’的事,因为示范学校建设永无止境,教育事业也永远不会终结。”

  张德庆的教育思维

  应该还教育的本来面目,实实在在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和要求,为孩子们的成长办点实事。

  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喊了十几年的素质教育在陈经纶中学落地生根,让长期挂在学校墙上的口号变成校园里的日常教育行为。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