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奥数网

美国教育的不同:北大附中交流生的赴美交流体会

北大附中 2008-12-10 09:15:25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高三一班的王若含。在北大附中和美国ASSIST交流生组织的支持下,我于去年就读于美国chadwick私立高中的11年级,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了一学年。(我们三个附中交流生里,我在洛杉矶。杨思宇在华盛顿,沈宇希在奥兰多。)这其间的每一天我都在经历着新奇、反思着自己、比较着世界,从认识自我开始,感觉自己对中国、美国以至世界的认识都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意义上扩大丰富起来,也希望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经历、感悟到的其中一些点滴。
  以前对美国人的印象,总觉得他们大都自信、乐观、充满活力。而当我沉浸在他们的教育系统之后,才逐渐开始理解这些性格来自教育上的培养。

  我有个同学叫Isabella,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她提到过一件小事儿。Bella初中时的一个暑假来中国的某个美术馆实习,带着一群中国学生看展览,她随口问他们:“你们觉得这画儿是画的什么呢”中国孩子们面面相觑,只个个围着问她:“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同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bella一时难以理解:这有什么答案么?我又不是画它的人?

  是啊,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考试时老师掌握着答案,可谁掌握着生活的答案呢?当我在Chadwick一次次的课堂讨论中,面对“我们如何在一个相对现实和相对真实的世界里取得进展”或是“恐惧揭露了关于我们自我个体和所在社会的什么”这样没有答案的问题前,开始逐渐像美国同学一样滔滔不绝起来时,我想他们心中被植入的观念大概是,生活的答案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我想导致美国同学自信与行动力的正是这种多元的价值观,而美国人对个人权利的斗争与追求的传统也造就了社会所提供的宽容和机会。同学Inez有个考试延长时间的特权,我们考一小时的试,她能考一个半;我们考俩小时,她能考仨小时,而且老师判分标准一样。我起初不解:我一个母语是汉语的外国人和你们一块考试都不延时,怎么你一个美国人能延时?后来她告诉我,她患有注意缺陷障碍,学习和考试都相对难以集中精力。后来我发现美国高考和AP考试时也有专门教室给考试加时的学生。在那里就是有这样严重的学习功能障碍的学生,通过这种考试机制,也有机会进象chadwick这样好学校,因为美国人认为,只要照顾到大脑的这种缺陷,这些学生和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想这种教育体制不仅利于每个人充分发展不同的才华与潜能,也给我们留下一种对各种群体关怀的意识。



  我参加的机器人小组去比赛,比赛规定能晋级到地区级赛的,不光是初级赛取得前几名的团队,还有少数队伍是电脑随机抽取的。这和在中国时各种比赛的选拔机制大不相同,大概也正体现了那个经典的“美国梦”传统: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努力奋斗就有可能成功。

  正如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我也看到美国这种理想主义和过度自负所蕴藏的问题。比如像伊拉克战争,这个众所周知的由美国造成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不小的痛苦,可当我采访和提到这件事时却碰到了他们的不赞同——多数人相信的仍是政府的宣传,认为出兵伊拉克是合理的决策,伸张的是改善世界的美好意愿,很少去质疑他们的媒体宣传,去反思他们的政府面对国际事务的处理手段,或是去思考在正义的旗号之后是否有更本质的原因。他们承认自己不完美,但又执着地认为自己做了最好的决定。当然,每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和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过滤和忽视,但美国式自信和它目前在世界上的强势甚至霸道有时还是令我感到不安。这种自小养成的民族性自恋一旦被适用于和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交往,世界都会付出代价。不过这也同时更增添了我这次赴美交流的收获,使我更加对中国文化自省和深刻的特质感到自豪。启发我们去思考探索适合中国的教育,以及我们年轻人的责任,究竟如何成长,然后去完善我们的社会和文明。

  希望我这个“交流生”这次的“交流”能对同学们有点启发。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