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小学先看对应划片初中 初中择校提前了六年!
家住青岛市市北区的孙先生日前作出了一项决定,把现在他所居住的房子租赁出去,然后在市南区江苏路一带买了一套二手房,并暂时把户口迁移到了江苏路。他告诉记者,他作出此项决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在一年后能到江苏路小学学习,从而增加将来上二十六中的机会。马上就要到期末了,各学校都开始了期末的各项总结工作。而幼儿园的家长们也开始了为孩子上小学的事而烦恼了。记者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家长们关心的并非仅仅是哪所小学教学好,更多的是小学毕业的学生将来将划归到哪个初中。“小学阶段只是打基础的阶段,初中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为重要的。”四方区马先生告诉记者,由于青岛市初中实行分区划片的政策,小学对应的初中成为了家长们目标所在。初中“择校”似乎比以前提前了五、六年。
“择校”问题一直备受社会争议。近年来,为有效的控制择校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青岛市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包括改革中考制度,实行小升初划片方案等。这些政策实行之后,很好的抑制了择校的行为。“由于各种原因,择校在一定程度上有严重的趋势。初中划片直接导致了热门小学的择校热。”青岛市某热门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家长对于初中的关注提前到了小学之前,无形增加了小学择校的热度,给热门小学带来了压力。
初中划片有效抑制初中择校
2007年是市内四区直接、全面负责初中招生管理的第一年,初中划管到区后,各区针对实际,制定了2007年小学生升初中划片和整体调拨方案。两所改制学校青岛育才中学、青岛志成实验中学只面向市内四区招生,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通过电脑派位录取。而民办学校在第一阶段招生的,也不受地域限制。经统一安排,市南、市北、李沧三区共有36所小学将整体调拨升至9所初中。“青岛市小学升初中的方式通过电脑派位和整体调拨方式,对于抑制初中择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市南区基教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小学整体调拨到初中,从而减少了热门学校的压力。也有效地保证了优质生源的平衡。“以前,有些热门初中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几倍,而一些非热门初中却生源不足。从而导致初中之间距离进一步拉大。初中划片后,小学优秀学生被均衡划拨到各初中,促进了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择校焦点转移至小学
“在近一个月内,我们接待了10几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大都在明年九月初上小学。”青岛市一热门小学校长颇具无奈地告诉记者,“家长们都问到了'你们小学对应上哪所初中?'这个问题。”记者了解到,随着“初中划片”方案日渐明晰,青岛市热门初中对应的小学也变的“炙手可热”。“青岛市小学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上热门小学,采取了各种措施,甚至有人将家庭住址及户口迁移至热门小学附近。”该小学校长向记者透露,在她所接待的家长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家住四方区的陈女士为了让孩子能在明年九月顺利进入该小学,通过各种渠道将户口迁到了学校所在街道,而且将原先居住的房子租赁出去,购置了学校附近的一所二手房。“家长们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让孩子以后能划片到我区的一所热门初中。”采访中,谈到家长择校问题,各区热门学校的校长都感到颇为头疼。“现在全市都严格控制小班教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在这方面也控制的很严格。”市南一热门学校负责人孙女士表示,“现在各学校都在打造自己的特色,家长们应该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特长,不应该盲目随风。”
观点:“择校热”转移存忧患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近两年实行划片方案以来,家长盲目择校行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据业内人士分析,社会上的“择校热”愈演愈烈,存在多种原因。首先是历史因素,一些初中如二十六中、育才中学等学校,历来是优质高中青睐的对象,在教学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上都走到前头,因而自然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另外,因为初中学校本身的吸引力,致使好教师,好生源逐渐向优质学校集中,使校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上对于初中评价标准是导致择校存在的一个根源。”采访中,一位校长认为,社会上对于初中评价标准仍十分单一,中考成绩及升学率仍然是主要标准。因而择校在某种程度就不可避免了。
针对此现象,市北区教体局基教处林老师表示,青岛市实现小升初划片方案,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初中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家长们把目光转向了对应的小学似乎并没有这个必要。“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一个趋势,六年后,小学升初中的政策到底是如何现在还无法确定。家长们为了孩子上初中而择小学,并非理智的行为。”四方区张老师则认为,“家长为孩子择校,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在于认为,热门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配备要比普通学校好,但事实上从青岛市整体情况来看,学校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择校时,并没有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不仅未能促进孩子的成才,反而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张老师认为,家长为孩子择校,首先面临的就是孩子上学问题。“小学阶段提倡就近入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还有一方面就是便于孩子上学,家长与其花费长时间在接送孩子的路子,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多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与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