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奥数网

北京部分家长绞尽脑汁突破“六岁上学”规定

中国青年报 2007-09-20 09:15:17

  在户口本上改出生日期,剖腹产让孩子提前出生,先入民办学校拿到学籍再转学

  部分家长绞尽脑汁突破“六岁上学”规定

  为了让9月3日出生的孩子能够突破“6周岁上学”的规定,一对年轻的父母,自己用笔把户口本上孩子的出生月份,由“9”改成了“8”。这是北京一所小学今年招收新生时遇到的真实事例。

  因为以前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学校老师在审查学生的入学资格时没有看出户口本上的“奥妙”。但这个孩子是学区内的生源,学校和派出所核对适龄生源名单时,一直找不到这个孩子的名字,这才发现户口本被“动了手脚”。

  小伎俩被“揭露”出来,这对年轻父母挺不好意思的。最后经过协调,学校还是收下了这名学生。“我们觉得8月31日出生和9月3日出生没有太大的差别。”学校的负责人说。

  其实,学校负责人也理解这对家长的做法,因为“差了几天,就要等一年”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孩子出生在8月31日以后的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按照这一政策,现在学校普遍执行的是截至8月31日年满6周岁的儿童可以入学,而9月1日出生的孩子,则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入学。

  于是,不少父母为了让实足年龄不到6周岁的孩子能当年入学,绞尽脑汁,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战术,改户口、做假证,“曲线上学”……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最近这段时间,在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杨先生总觉得心里有点堵,因为不得已把已经从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儿子又送回了原来的幼儿园,跟着中班升上来的小朋友重新上一年大班。原因就是儿子是9月出生的。

  杨先生在孩子不到三岁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想法设法软磨硬泡,让儿子与三岁的孩子一起进了幼儿园小班。虽然儿子与班上的其他小朋友相比年龄小些,但是在智力、动手能力上并没有看出太大的差异。

  儿子一路升到了幼儿园大班,快上小学了,杨先生和爱人决定让孩子跟着同班的小朋友一同入学。选了一个离家不算太远,口碑不错的小学,托人、交赞助费,等到事情有了眉目,拿着户口本去报名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学校今年只收2001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小孩,之后出生的孩子不能入学。

  “在生小孩的时候,有一个说法,就是‘10到12月是天才儿童出生时间段’,可是没有想到上学时他们就要比同年出生的孩子晚整整一年。晚一年会耽误许多事。”杨先生非常不理解这个政策,“生日差20多天,就要比同龄的孩子晚一年上学,这有点不公平。”

  杨先生的夫人丁女士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她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到许多早上学的好处。她的母亲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上当老师,于是她不到6岁就跟着一年级的小学生一起上课了。她的母亲最初只是想让她试着上上,没想到,这一路就跟了下来,考初中时考得还不差。因为那个地区小学实行六年学制较晚,她还赶上了小学五年制的末班车。这样,等到她考上大学时,竟然比班里的同学小一两岁。大学毕业到了工作岗位上,丁女士与同龄人比起来更显得处处有优势,工龄长,职称评得早,工资高,资历老。一切都显得时间充裕。

  “早知道现在上学年龄卡得这么死,我当初生小孩的时候就应该把他生在上半年,不耽误上学。”丁女士总为儿子今年不能上学感到遗憾。

  “曲线救国”为孩子争取一年时间

  还真有人想方设法要把孩子生在8月31日之前。有媒体报道,合肥市一家事业单位的王女士的孩子就是8月30日剖腹产提早出世的。其实她的预产期是9月3日,但她等不及了,耽搁几天,孩子就要推迟一年才能上学。虽然医院反对她这么做,但她仍然坚持。

  相比之下,天津的崔女士就比较顺利地攻克了“六岁上学”这一关。她的女儿也是9月出生,去年孩子该上学的时候,她先找了一所生源不太充裕的民办学校,使女儿有了学籍。今年她给孩子办了转学,转到了另一所自己看中的学校。

  “虽然麻烦一些,但是总算让孩子六岁上了学。”崔女士承认转学给孩子心理带来了一些影响,但觉得还是值得,“这等于给孩子争取了一年的时间”。

  崔女士说她一位同事更“神”。这个同事的儿子生日是11月,孩子在幼儿园上到大班下学期的时候,先进入一所郊区学校一年级插班,等到二年级的时候,再转回市内一所重点小学上学。

  人生不是60米短跑

  开始超前不意味着后面就领先

  在北京分司厅小学校长刘惠兰看来,现在实行的6岁上学的政策基本合适,因为这时候小孩的心智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可以适应学校教育的一个阶段。早入学,对小孩的长期发展并没有太大好处。

  北京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这样解释现在的政策:以9月为一个界限,按学年来划分入学年龄。说是6岁入学,其实是6到6岁11个月之间。

  她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经过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在6到7岁时发育到新的阶段,有了新的学习欲望,因而进入小学学习。如果孩子还没有发育到这一阶段,提前入学,会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显得比其他孩子小,会容易产生自己永远是“小尾巴”的感觉,从而缺乏一定的自信心。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小孩也表现得挺聪明,但这决不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小一岁的孩子在生活经历上会缺少许多,而这恰恰是他与别人交往合作的基础。”白校长说,现在家长经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有的家长是误读了这句话。因为人生不是一场60米的短跑,而是一场长跑。开始时超前,并不意味着今后领先。

  同时,白校长说,这两年教育部门对于上学的年龄限制确实更严了一些。这与教育资源配置有关系,比如按照招生计划,一个班40个孩子,一个年级四个班,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师队伍,如果大量年龄不够的孩子要求入学,就打乱了学校的师资配备。

  无非是家长的对比心理在起作用

  “你看,今年报纸上报道了多少低年龄的大学生啊,14岁北京男孩考入北大,14岁的山东女孩考入南京理工大学,就连各省的状元里也有好几个只有十六七岁,还是早上学好啊!”一名力主让孩子提早上学的家长十分关注低龄大学生的新闻。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张晓龙博士不认同这种说法。一直从事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的张晓龙认为,多个心理学研究学派,比如皮亚杰、埃里克森、弗洛伊德等都把7岁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走出游戏阶段,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儿童入学是比较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

  他还提供了一套数字,目前世界上203个国家中,有199个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5~7岁,4~8岁的极少,亚洲大多数是6岁。只有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允许小孩5岁入学。

  “这说明,规定儿童6到7岁入学是有科学依据的。”张晓龙还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信息,今年8月召开的英国教师专业协会2007年年会上,专家提议把英国小孩入学年龄从现在的5岁提高到7岁,理由是避免让儿童提前接触制度化的教育,破坏他们的好奇心。

  “儿童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外界环境,家长应该清楚这一点。”张晓龙说,低龄大学生、低龄状元,也不全是因为上学早,而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这无非是一种对比心理在起作用,家长总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觉得别人的孩子能够在当年上学,而我的孩子差几个月就要晚一年有些吃亏。”另外,张晓龙说这里面存在一个学年差别和自然年差别的问题。因为入学年龄是以学年时间算的,但是平时人们在说年龄和以后计算工龄等的时候则是以自然年算起。他说:“如果是春季入学,学年与自然年相同,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不过,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总有人月份稍大一些,一些人小一些。这是无法改变的。”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