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奥数网

北京限制“小升初”跨区择校令人关注引三大悬念

北京晨报 2007-03-19 13:29:38

 

 

 

 

 

 

 

 

 

 

 

 

 

 

 

 

 

 

  每年的3、4月份正是“小升初”择校竞争激烈的时候,家长们抱着证书带着孩子在学校外等候的情景已经很常见了。而近日两会期间传来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的提议:限制“小升初”跨区择校。对于这个消息,各界人士纷纷揣测,更有不少家长致电本报询问。如果限制“小升初”跨区择校,势必对京城的教育资源分布产生极大影响。

  悬念一:限制“跨区择校”如何界定?

  “要是孩子的学籍所在地不是户口所在地,也不是常住地,报考学籍所在地的学校算不算跨区?”在任何关系孩子未来的问题上,“小升初”家长们都是非常敏感的。

  同时有专家认为,“长期居住地”实际上是为外来人员务工子女提供了相当的教育空间。但从长远考虑,北京市的教育资源毕竟有容量限制,“这会对教育、更会对本地学生带来一定影响。”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好学校。”对此,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李奕表示理解,他同时表示,一切问题必须要等2007年“小升初”的文件出台才能给予明确解释。

    悬念二:孩子还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吗?

  “如果一个区有6所重点校,一个区只有1所,我当然会选择有6所重点校的区。”面对实际情况,大多数家长都抱着这样的心态。

  “从‘好上学’到‘上好学’,家长对教育的选择方向已经大不一样了。”陈经纶中学分校校长汪水明说,正是因为有经济能力的人增多了,所以对教育的要求才会提高,才会出现民办学校,才会有择校热。

  朝阳区望京实验学校董树莉校长认为,如果所有学校都能真正为孩子着想、优质教育资源就不会这样紧缺了。而五十七中章大雁校长则说,“择校在各国都存在,必须给家长留有疏通的余地。”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赵凤桐副市长的提议并不是“严禁”跨区择校。但实际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有相关人士认为,只有先采取措施缩小教育的地区差距,才可能不打折扣的执行“限制跨区择校”。

    悬念三:这是非公立学校的生存转机?

  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已经不再审批新的体制改革校。2007年,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学校也将启动依法规范办学体制改革试点。

  北京师达中学张国玺校长说:“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私立学校。”在张校长看来,私立学校具有全市招生的便利,也就意味着可能会得到良好的生源。西城区外国语学校校长尉小珑也认为,还是有很多家长将体制改革校看作是公立的,因此生源不是问题。“如果跨区择校受到限制,对私立学校的生存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