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奥数网

北大附中校长康健与网友交流实录

北大附中网站 2006-04-18 17:10:02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本期“德育教育系列访谈”请来的嘉宾是北大附中校长康健,欢迎各位网友踊跃提问。
 
    网友:康校长,您是在德育方面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
 
    康健:每个家长都很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我也是一样。从小的时候,对他的成长就很关心,比如说很关心他的诚实,所以,在小的时候,家里面我和我爱人有一条政策,就是回家只要是说实话,不管实话的内容,可能是犯了错,可能是考的不好的分数,都一概予以表扬,所以,孩子从小就变得很诚实,不会因为担心收成惩罚而隐瞒自己的过错。这方面孩子很成功的,孩子上大学、工作以后为人很诚实,不隐瞒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是一个例子。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受我自己父亲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总是慢半拍,我父亲教育我们的时候,就是迟、慢,不要急于说教或者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多给他们留一些空间去想,就是说培养孩子的自立,可能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是比较重要的。换句话说,让他自己学会判断。总之是要德法,不要简单的说教或者训斥。
 
    前面有一个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让别人,这个家长担心,和很多的家长一样,家里就一个子女,所以,很容易形成。这位家长不要担心,为什么?家里就有一个子女,就有一个苹果,总不能说你和爱人吃了,孩子不给,所以,肯定让着孩子,孩子不让别人是可能的。但是怎么办?就是说我在家里其实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那时候采取非常坚决的分餐制,不是简单的分配制,是分餐制,餐桌上要像西餐式的分餐制,每个人的主食、副食、肉类、菜类大家一样,让他从小很平等的分享的观念。所以,我在我们家从小的时候,我们是非常严格的分餐制,效果非常好,这位家长不防一试。
 
    网友:您一直是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是专家型的家长,有的家长关心北大附中的分校,谈谈分校的德育工作?
 
    康健:学校总的教育方针不管是在哪,还是国家的教育法,教育方针在支配北大附中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北大附中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就像蔡元培先生,北大的老校长说的“发展个性、涵养人格”。到哪都是一样,北大附中非常尊重孩子的,这一点上,北大附中和很多的学校不一样的。北大有科学民主、爱国进步的传统,北大附中也是秉承这种风格,所以,对孩子的个性是比较尊重。但在个性当中,我们知道更重要的就是涵养学生的人格,在北大附中历史上,我们始终把做人放在首位的。当然,作为青少年时期,特别是中学,我们学校也有一些原则,无论教育有多大的压力,考试竞争多么尖锐,北大附中有三个杠杆:一个是学生的生命和健康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学生的权利和人格是不能逾越的,必须受到尊重的;第三,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也是不可逾越的。换句话说,学生的个性和其他人各方面的差异性应该受到尊重。所以,北大附中在教育当中始终是有一些最低的标准,最低标准约束所有的教师和干部如何正确对待学生。
 
    网友:现在有一些孩子比较喜欢追星,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北大附中的学生有追星的情况出现吗?
 
    康健: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比起我们小时候丰富多彩,所以,他们对各种领域的星,这种追逐应该说是现在青少年的一个特点,北大附中也是一样。但是,我们一方面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会请一些很著名的歌星到学校来演唱,当然是公益性的。我们同时也长期进行名家讲座,聘请各行各业的明星,比如说航天业的领军人物袁家军,他是神五的总指挥,我们请到学校里介绍中国航天的发展,介绍科学界的明星,在学生当中造成很广泛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学生个人的爱好和追求是不可过多干预,但是自己学校而言,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泛式,让他们了解,只要我们引导好,孩子们有多种崇拜,不仅仅是歌星,歌星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沉于或者过份学校也责任引导,积极健康向上是他们崇拜明星的一个原则。
 
    网友:现在家长比较忙,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康健:现在的父母自己都很忙,因此,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很少,这本身就造成了和孩子沟通的障碍。另外,还有一些家长,他的沟通的方式有问题,比如说他不注重和孩子沟通的氛围和关系,比如说这种平等,没有禁忌。一个是要平等,再有就是不要让孩子有戒心,让孩子敞开心你和聊。有的家长说我和他们说,他们不和我们聊,是家长没有做好,没有营造好谈话的氛围和气氛。另外,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时候是还债式的,好久不和孩子谈,结果找一天和孩子沟通,大有世界大战的感觉,这样很难和孩子沟通。所以,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注意方式,家长无论多忙,要想到你曾经是孩子,自己的子女的成长是你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家长无论有多忙,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和孩子相处,这是和孩子沟通的一个前提。现在有一些家长是不负责任,他们只顾忙自己的生意和事情,和孩子很疏远,久而久之带来孩子上的一些心理障碍或者道德上的问题。
 
    网友:现在玩儿游戏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您怎么看?
 
    康健:网上游戏或者是个人游戏上瘾,这件事成为了青少年当中很严重的问题。很长时间我一直在追踪和关注这个问题,而且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我的基本观点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一些网上的游戏,近乎一种鸦片,上瘾以后所对游戏的依赖性可能一点不亚于鸦片或者其他的药物依赖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很严肃的对待孩子的网络游戏的方式,现在,我们通常是要让家长有分寸的约束孩子玩儿游戏,换句话说游戏的内容和游戏的方式,现在的游戏开发商在整个世界IT产品当中,游戏产品占50%以上,开发商有这么大的投入开发游戏,是很巨大的市场,不光是儿童,所以,游戏在当前,包括在北大附中,我们也十分谨慎的在学生当中来引导,我们会进行的引导,比如说机器人俱乐部等等,引导孩子们去进入计算机门户。现在国家也有一些像ST团队的游戏的方式,所以,现在废止不可能。有些家长问,上瘾怎么解决,据我所知,网上有很多人出了招,有很多的行动抑制孩子玩儿游戏,但是一旦回到环境当中,又会复发。所以,像戒毒一样很难,我的观点是游戏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想克服它,应该有近乎于游戏的其他方式,比如说运动,能够足以置换这种游戏的时间。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要付出很大的能力。所以,家长要非常认真的对待孩子玩儿游戏,现在因为玩儿游戏荒废学业的在中小学当中,在大学当中我们经常见到,所以,这个事情是很严肃的事情。
 
    网友: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很重,作为老师和家长怎么来处理?
 
    康健:家长说到叛逆心理值得商榷。在人类社会以来,其实人们能够做到成长的分期,最重要的第一个就是青春期,所以,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是人生当中发生最变化的一个时期,如果孩子没有变化将怪了,所以,用叛逆是不合适的。但是,这个时候,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这个时期的变化,应该说比到老年的更年期更重要,因为关乎到人的几乎一生的发展。所以,青春期,我作为中学校长,在小学后期,在初中乃至高中,青春期不是一个简单的点的概念或者年龄的概念,而是一个周期,大概是从小学末期一直持续到大学,都会给青春的发育带来人的影响和变化,因此,青春期很多的父母和家长,他们在这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识,所以,他们有时候用词或者方式有问题,我建议他们更好的了解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心理可能发生的变化。因卢梭说过:青春期是狂飙期,出生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是人,到青春期之后知道是男人和女人,这非常重要,因此,不能简单的把他们在变化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倾向或者问题,包括他们对男孩和女孩的一些理解、误解,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引导态度,不要简单的给他们戴上一个帽子,因为青春期是人变化时期,也是人生美好时期,不应该给美好的阶段戴上不好听的帽子,以至于让他们在这个时期感到是一种困惑、压力或者是不愉快。而且青春期不仅仅在道德上,在行为上,更重要是在孩子的气质和性格上会起很重要的作用。有很多人一辈子狂躁,一辈子可能肤浅,可能和青春期时期的教育和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青春期是人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也是很美好的时期,家长要充分认识这一点,所以,家长应该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当然我们不排除个别的学生,青春期过的不太好,他们可网友:现在都提倡个性化教育,但是学校都是大班,这种教出来的孩子会千篇一律,会不会抹煞他们的个性?
 
    康健:会。可能我的回答使有一些同行或者领导不太愿意听,但是我们现在这种近乎于批量化的集体教训很容易忽视个性,而且在我们高考竞争的压力时期,忽视个性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在这个问题上,北大附中确实有自己比较独立的思考,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困惑,因为我们一直控制一个班不要有太多的学生,但是现在的教学压力和高考压力,有的时候再好的老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的变化。所以,我们提倡每个老师在班上不要低头讲课,什么叫不要低头讲课,很多的老师关注是自己书本上备课的知识点,而没有顾及到课堂上学生的变化,一个老的老师不仅看自己在专业上、学科上的逻辑性,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状态和心理。一个好的老师,在上课之前用自己的眼光,像雷达一样扫一下班里的面孔,分析他们的心态,这样在课堂上尊重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有好处。比如有的孩子在家庭中遇到不愉快的
 
事情,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不顾既到他们的心态,随便提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孩子的心态就会变得非常坏,没有听到老师的问题。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是一个学问,而且是教育当中最有趣,最重要的一种技能。所以,在学校的高考竞争压力下,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孩子的个性差异很大。如果我们忽略学生的个性,不仅对个体不利,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也是不利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肆意,我想马克思的这样的一个道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要把这看作是一种简单的上升到道德或者品质的问题上来。而是应该有一个发展的眼光,看他们整个一生的变化。
 
    现在可能有些家长和社会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德育和高考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好,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高考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非常尖锐和突出的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希望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今年的高考有四个可以照顾分数的四类学生,其中有一类就是在他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的表现的学生是可以享受加分的,这一点对学校来说,对社会来说可能很关注,因为您在奥林匹克竞赛或者其他方面的加分容易得到量化,容易得到判断。但是,对于德育表现而言,是学校很难操作的一件事情,因为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有的家长和学校提出这样的问题,道德怎么样量化的问题。我们不能说道德有一些可以量化,但是就其根本道德不容易量化和不好量化的。因此,它是一个定性的判断,而不是简单的量的判断,过去我们这个判断,做多少件好事,帮助多少人,统计下来,这样做的成果有时候和德育的初衷和目标相背,所以,对一部分享受高考加20分的学生来说,对校长,对我们来说是新的课题。我们最近提出和研究这个课题,我们学校将来如何做这个事,北大附中的确有这样的一些情况,有一些学生干部,他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而且有非常优秀的道德品质,他们将来在社会上应该说是非常有作为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有些成绩并不太理想,我们一方面鼓励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习好,但是,同时我们把做人看得更重要。所以,北大附中的学生干部都是品学兼优,他们的学习非常好。像北大附中曾经有过一个女生,后来保送到北大曾经有一个莫潇燕,非常优秀,因为得了骨癌,多次理疗和化疗,曾经在死亡线上挣扎,去年夏天去世,但是这个学生成为北大附中的一个榜样,我们为他设立了一个奖,就是飞燕奖,就是表扬在人生当中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人。她到后来身体很差,几乎不能,但是默默做事,为老师擦黑板等等,一直是感动我们全校师生的榜样。所以,我想学校当中像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保送也好,照顾分数也好,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在一些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是难题,我想在这,我们也没有特别具体的一些操作的办法,但是,我想,这个导向是对的。但是,这个难题不容易解决,德育的量化不好解决,所以,最后保送和推荐就会面临具体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将来我们会遇到更麻烦的一些事情,就是当人们认为德育无所谓的事情,到那时候恐怕更可怕,所以我们有这个导向,给一部分学生保送,这是好事。 网友:德育问题是家长和学校都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上,北大附中有没有可以介绍的经验?
 
    康健:我们学校开家长会,我是经常参加的,而且我要参加的话,会直接和老师、家长来沟通,站在一个普通的家长、普通的教师的角度和家长实事求是的进行沟通,让他们觉得学校所讲的这种道理是可信的,是可做的。当然,现在有的家长很怕开家长会,原因就是因为排队给家长带来很麻烦,另外家长会听到学生的一些大道理和训斥,所以,有些人说,家长一怕,就怕开家长会。北大附中家长会好一些吧。我们在家长会的时候,我们会请一些我们学校的名师,优秀的老师,让他们来讲,比如说高三了,学生应该怎么学习,比如说在家庭生活当中怎么来沟通关系,另外,我们学校里有非常好的心理方面的一些老师和专家,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和孩子以及了解家长的情况。在学校里面,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中,我们发现比例相当大的是因为家庭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我们知道这个情况以后,我们就会更好的知道如何和家长沟通。因为了解家长,了解家庭,其实是我们关心孩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为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应该是一体的,应该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北大附中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了解家长的职业以及他们家庭关系。众所周知,现在的家庭和以往的家庭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说单亲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多,在这个时候,我们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就应该充分顾及到这样一种情况,帮助家长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我们的学校里面,我们非常看中和家长的沟通。
 
    网友:德育就是不记到高考分数里,学校和家长对这个问题不得不重视,这是不是矛盾?
 
    康健:我知道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孩子参加高考,那一天是考政治,结果走的路上走的太急,骑车撞到一个老太太,老太太说你这么莽撞这么急,他说我今天高考,老太太说太重要了,不能耽误你,但是你撞倒我留下姓名、地址、电话,老太太因为撞的比较重住院了,老太太非常理解和同情孩子的高考,后来用孩子留下的电话、地址、姓名,想去找这个学生的时候发现是假的。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有一个网友说到的问题,政治考试,思想品德考试一背就可以了,其实准确的是考试解决道德认知的问题,在这一点,考试专家和教育专家非常清醒的认识这个问题,题目出的再好,主要是解决对道德的认知问题,但是,如果要想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绝对不是通过说教,背考试题所能够解决的。因为教育有三种基本的形态,就是讲解、训练和养成。对于道德而言,只靠讲解,只靠简单的训练不行,要靠养成教育。所以,北京市制定《德育纲要》的时候,我曾经特别的主张大教育,大德育,这样的一个理念。换句话说,当整个学校的教育,能够把德育融入整个学校的教育环境当中,这个德育才是有效的,才可能是真实的。反之,如果我们只是在课堂上加强说教或者背诵,有的时候甚至不能起到正面和积极的作用,反而培养孩子说假话、套话的一种行为习惯,而不利于他们真实道德的养成。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过程当中,我主张课要上好,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学校的环境,老师的行为有时候比上课还重要。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句话,如果老师给学生讲的话连自己都不去实践,学生就有可能或者有理由来怀疑他所讲的话是欺骗。因此,我们觉得教师的表率作用,学校的教育环境的养成,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它比上课还重要。
 
    网友:您如何看待中学生里的孩子,穿戴、生活上的攀比现象比较普遍?
 
    康健:在北京或者全国的名校当中这个问题相当严重,这个严重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个是社会的风气,一个是家庭的生活条件。我们说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风气都会影响到每个家庭,所以,家庭在这方面应该是很重要的。现在孩子们在学校当中是有攀比,所以,我们在学校里坚持要求学生穿校服,不光是北大附中,是全世界的成功的经验,在中小学阶段让他们穿着一直的校服,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关于这一点,北大附中曾经进行过尖锐、激烈的讨论,校服会不会扼杀学生的个性,但是从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校服让他们感觉到学生之间的平等,不会有虚荣心。现在家庭很困难的孩子,为了能够在社会风气中找到自己的地位,甚至在吃、穿的基本用的困难下买名牌,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甚至家长的虚荣心,这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我主张从小就是应该鼓励他们要能够艰难困苦都能够过去,艰苦对他们从小是一种磨炼,学校是这样提倡的。但是,对于家庭来说,因为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子女的热爱,造成孩子在吃穿的奢侈,家长应该重视,要让孩子走得远,让他们享受煎熬。
 
    网友:关于早恋的问题,家长和老师怎么劝孩子?
 
    康健:在青春期也好,有的时候不完全是道德领域的问题,困扰家庭和困扰学校,现在比以前来说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复杂化,有时候也更加表面化。我想是这样,作为青春期,我刚才说卢梭说,到青春期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从性别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令成年人迷惑不解,但是孩子要成长。美国有一句话,该是孩子们一定要长达,就是说男孩一定会当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孩子们要经过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没有人能够划线的。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关键就是说我们做的好不好。对于孩子们来说,他开始了解或者认识这个问题,会表现得非常的复杂,永远不可能找到一种方式,说孩子们在认识异性或者认识自己。但是,有一条,包括世界各国,西方国家,意识到青年人除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还有一个就是责任。就是说当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想到你的责任,但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们过分的强调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感觉,而忽视了社会的规则,或者是道德的责任。比如说我们说人生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对异性的尊重。全世界,我想大家都很重视这个问题,甚至在文艺复兴时期,把对异性的尊重就提到议事日程,现在我们有时候没有想到对人的尊重,在初中的时候,可能他们甚至对异性的一些挖苦。但是,到了高中可能有一些盲目的追求,没有认识,而是采取个人为所欲为的方式,其实他们可能为此付出一些代价,或者走一些曲折,在这一点上,我们家长也是有责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当然,最终是孩子会教育自己,作为中小学而言,学校是明确说的,希望他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态度,有一种道德和责任的意识。所以,我们是不会公开鼓励或者是中用还在在这方面的为所欲为,因为事情是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不能逾越的。
 
    网友:家长都喜欢控制孩子的思想或者管的比较多,但是,他们又感觉到管不了他们。是不是要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比较好?
 
    康健:家长说的思想是老子的一个观点,是很高的一个境界,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是不容易的,多数的家长恐怕要现实一点。但是,这个家长或者网友的提问应该说不太准确,所谓用“控制”一词显然有一些不平等或者歧视,孩子和家长有辈分,有年龄,应该尊重。但是,用控制显然不合适,因为我们想,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如果他们没有什么过失,简单的用控制两个字显然不合适。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和孩子平等的沟通,不要强迫或者指示他们做一些事情,如果今天控制他们,指示他们顺从了,今天你得到的可能是一个安宁,但是,将来他在社会上可能是无所作为的,有可能是充满了奴隶主义的,消极的态度。前面说了一个观点,希望我们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他们做朋友,诚心诚意和他们沟通,而不是用简单的控制,摆布这样的一些字眼。
 
    网友:学校的老师比较树这样的榜样,谁学习好谁是榜样,但是在德育教育中,作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是不是也是这样,谁思想品德好,谁是班里的榜样,谁是班里的明星。
 
    康健:在学校当中,很多是这样的,用简单的学习成绩排队,树立优劣,这个做法是非常片面的。我们学校现在有一个综合奖励的政策,换句话说,是多样化的奖励政策,无论在学校的各项生活当中,从做操到学校的社会工作,各方面凡是取得优异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会给他们一个表扬。最近我们专门树立了一个早操的标兵,一个小女孩非常认真的做好早操,我们在网上发了他们早操的标准动作,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在初中和高中学生当中大家对早操的运动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不能用简单的学习成绩排队,更不能说孩子的优劣。我们在送保送生的时候,学校有一票否决的决定,如果学习好,但是品德不好的话就不能保送。换句话说,我们把学生做人,思想品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网友:北大附中录取学生的时候,作为校长,主要是看成绩,看不看其他的东西?
 
    康健:现在整个的招生考试制度是以成绩为主,这是考试本身最大的片面性,这一点是我们普遍性的一个弊端。作为北大附中招生的时候,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是要看孩子的表现,我们看到有一些学生他们的行为问题,我们会比看成绩还重要。所以,就是说北大附中在选人的时候,我们是鼓励那些品学兼优的,我们一直坚持这个政策,有些家长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面临北大附中非常严格的招生标准,有一些家长可能感觉到这样的标准。
 
    网友:从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德育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教育哪一个做起来更难一些?
 
    康健:德育更难得,因为我们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分数的办法越来越多,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要养成学生哪怕一点点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很难的。但是,今天我们不重视这个问题,迟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未来会要找报应的。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不好好注意孩子的成长,将来一定会在社会上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出来。西方有一句话,多一所学校,少一所监狱。这个话从一个角度提出,从正面看有这样的说法,现在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选择了一种教育,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所以,教育如何,师生关系如何,决定着我们社会的未来。教育的民主化是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雏形和基础,所以,小的时候在学校里养成的品德,对于我们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的基础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付出的代价已经很大了。但是,还没有充分的引起我们的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之所以说,就是说我们过去在高考,在学习上我们树立很多的榜样,我们有很多的状元,很多的成绩,但是,我们因过分的注重成绩、分数,而在德育以及其他的,包括健康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巨大的。所以,我希望能够以非常严肃的口气来说,现在我们要讨论,就是当我们高考取得成绩的时候,当我们过去为高校送很多优秀学生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的学生的发育、心理健康,智力、性格、气质方面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希望这个问题引起注意。但是,现在看来,学校、社会甚至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非常有限,因此,我和有一些人,都持一种观点,现在我们学校的基础教育面临很多的困难,这个困难似乎眼前无解。转来转去,就被如来佛收到手心,如果不让孩子上大学,似乎一切教育多是失败,如果用这样的观点衡量基础教育,中国的教育将是有很大的问题。
 
    网友:德智体美老,您把德排第几位?
 
    康健:我曾经参加过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的起草,我持一种观点,是毛泽东同志持的观点,叫做健康第一。青少年的发育是最基础的,可能有人认为,你把身体放在第一位,就忽视了道德,我觉得是人的一个完整人的不同侧面,不存在一和二,但是如果一定让我说,什么是最基础,我当然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基础的,所以,健康第一。尤其是中小学,毫无疑问的首要任务。换句话说,我们孩子正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健康情况,好的心理情况,可能在其他方面发生的问题变得更严重,会使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口号变成虚无。所以,我觉得健康是很重要的。当然,德智体美,今天教育的时候,我觉得最大的思维方式的一个缺陷,就是我们喜欢把它拆分,我们总是希望把德智体美拆分甚至评价,这是教育的大忌,教育是很恢弘的事,老子的话,大象无形。不可能在一个过程中拆分,那是理论家和评论家,他们用拆分方式分析问题,就人的个体来讲是完整的。但是我感觉到我们现在的教育一个明显的缺陷,我们的学生的道德教育效果不好,在美誉,情操、气质、审美方面相形见绌,我们的孩子不够大气,很功利、狭隘,自私,我们渴望通过我们的制度培养精英,理性人才,如果教育不大气,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很多国内外的人认为我们基础教育很好,但是我们  国家的真正的精英培养有很多的问题。换句话说,从科班的规定的动作,批量化是很难培养精英,优秀的人才。这个问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考虑,现在学校面临很大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排序问题,而是如何完整的理解基础教育的“基础”二字。有人说基础教育不基础,所谓的基础是什么价值教育观是什么,孩子的生产、发展社会化,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生长、发展、社会化三样是最基础的,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完整的落实基础教育的这种任务。所以,现在我们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拆分了,所以东碰西碰,我们缺乏大气化,所以,我们教育环境在弱化,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换一种思维方式,怎么完整的理解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网友:您强调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教育,但是目前孩子在家里被过分的尊重个性,这之间是不是有矛盾?
 
    康健:我认为我可以接受,而且你提出的问题的角度非常好。确实,你揭示了现在这一代子女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两个极端的环境,一方面在家里,我们过去叫“皇帝”,为所欲为,家里把他们奉为掌上明珠,家长对他们所谓的“个性”是一种尊重。其实,他是由于我们独生子女的本身的家庭环境所带来溺爱,其实是一种负面的。历史上很多的教育家都知道,独生的子女是非常难教育的,因为他缺乏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上没有兄弟,下没有弟妹,所以,如何和比自己大或者小的人一起生活没有,只有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因此,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面是一个极端受宠溺爱的状态,但是到学校以后,如果我们用一种说法,说他是皇帝,那么,我们的学校现在就是一个皇帝学校。大家全是皇帝,你是皇帝,我是皇帝,皇帝和皇帝怎么相处是一个难题,在学校当中不是每个人都是皇帝,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人一下子从家庭到了这样的环境当中,感觉到人格是一种分裂,在家里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做什么,但是在学校里因为是集体,只能服从集体不能服从个人,这样的矛盾在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成长当中是非常严重的事实。换句话说,不是简单的责怪家庭做的不对,或者学校做的不对,而是现在这样的环境给这一代子女带来性格上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应该把他能够做出一种平衡和协调,比如说在家庭当中,我们给他找到更多的大伴或者小伴,找到一些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的孩子和他们一块相处,同时,在学校里我们也适当的考虑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适当的做到这样的一种平衡,可能对孩子的个性的发展是有利的。家长提出的问题,你强调的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在家里是否有冲突,我建议在家里个性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适当的调整二者之间的平衡。
 
    网友:现在目前社会学生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和课内的学习之间是不是有一个平衡的关系,会不会影响课内学习?家长也不想让孩子玩物丧志。
 
    康健:教育上有一个词叫非智力因素,这个词大家接受,但是从理论上讲,这个词是不准确的。或者说代表了一种观点,这个观点是以智力为判断的,为坐标的一种观点,智力和智力以外的叫智力和非智力,但是智力以外的因素非常复杂,岂能用一个非智力就能够囊括的。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说的德智体,身心健康,从任何一个词解释,只有多样化的教育和活动,才能让孩子多面发展,换句话说,简单的方式不可能造成孩子全面发展,课堂上不可能简单的造就孩子全面发展。比如说身体不可能在课堂上,而是在操场上。比如说人格,社会关系需要在社会上实践,不可能在课堂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所以,现在孩子们的发展,之所以现在变得很功利,就是我们现在一个简单的高考的导向,所以,孩子们拿所有的爱好都做砝码换取高考的分数和机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纳入高考,那些东西都成了依附的时候,我们又落到如来佛手心,当我们再重新讨论的时候,就失去了判断的标准。换句话说,假设不能上大学,就不能成为好孩子和好公民,换句话说,受了高等教育,在社会上就一定是优秀的人才吗。可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他的身体、他的心理,学会有社会责任感,帮助别人,不可能在简单的课堂受教育完成。孩子们的有些爱好和选择,应该是他们的权利范围,但是现在孩子们的选择,因为他们年幼,他们不能判断复杂的功利社会,家长就说,你不懂,听我的,只能念书,学别的都没有用,这个家长可能说的是对的,可能分数够了上不错的学校,但是青少年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能在未来孩子会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包括一些孩子,因为没有人情味,可能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这样的反馈,用中国的老化说是叫报应。所以,每一种方法,都会因为你的方式付出而有一定的代价,这一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为他想一点,还是远一点,是家长和孩子一块判断。我们很难讲,我们和家长可能面临冲突,学校求孩子长远发展,家长说你的补课,孩子考不上大学都没有用,这个话似乎有道理,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还是让孩子,让家庭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判断。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首先感谢康校长的精彩观点和各位网友的踊跃发言,这次的网上访谈到此结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下周的“德育教育系列访谈”.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