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奥数网

“电脑摇号” 难以承受之重

www.ccmo.cn 2004-09-17 10:01:17

 

 

 

 

 
 
提要

 

    电脑摇号、就近入学的政策自2002年出台后,曾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那么,实施3年来,这一小升初办法是否能“摆平”所有矛盾呢?近日记者采访发现,改革是一把双刃剑,这项招生政策亦承载着难以承受之重。

“择校风”依然劲吹

    连续几场大雨,江城气温骤降。

    14日晚上8时,江岸区永清街。张湘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明天等待摇号的事情。在孩子面前,张湘莉和丈夫都极力保持平静,但内心焦躁不已的张湘莉不停地摇着蒲扇。在她看来,孩子现在处在人生最重要的关口―――如果能摇上重点初中江岸区的七一中学,那么,她一家困窘的局面可能就寻找到了突破口。

    目前家里有两位老人,丈夫下了岗,生活相当艰难。在此之前,已有一所普通中学愿意接受自己的女儿,而且是进快班,但孩子还是想上重点中学,“毕竟上了重点学校,既省心又省钱”。

    15日早晨7时多,记者与张湘莉在武汉市第20中学(武汉市在中心城区所设立的7个摇号点之一)碰了头。门口围了不少男男女女,不少人两眼通红,在那里交换着不同的看法。

    张湘莉挤进家长堆,只见几个家长争得面红耳赤,不外乎抱怨好学校太少,“毕业生十多万,今年中心城区还只有十多所改制初中招收择校生,能不让人着急?”

    张湘莉笑着说,心里着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7月9日在七一中学报名时,她发现学校尽管分设了10个报名点,但仍有上千名家长守在那里,直至中午,该校各报名点还排着长队,“七一中学招生人数不过360名,你说心里能不紧张吗?”

    记者了解到的另一个信息是,与持续3年的择校火爆场面截然不同的是,武昌区的改制学校今年意外遭遇生源不足。

    “改制学校遭遇生源不足是个案,不能视作‘小升初’择校降温的信号”,武昌区一所改制学校负责人透露,主要原因是武昌区实行“五四分段”向“六三分段”调整,该区除了少数高校附小、省直机关小学有毕业生源外,其他70余所小学没有毕业生源。“这一情况将使明年该区的择校风很可能加剧。”

家长心中的“千千结”

    有一次,张湘莉在孩子补课班外同一位家长聊天时,听到了一个观点,说择校就是“家长痛苦的7月”,现在,张湘莉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

    在武汉市,长期以来都有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分,重点学校因为其教学质量直接和高考挂钩,所以其影响力持久不衰。在家长的心目中,进一所重点初中,相当于三年后能进重点高中,那么进了重点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校门。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造成报考一些改制初中的人数爆满,远远超出了招生计划。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武汉市不少重点中小学开办寄宿制学校或分校,利用公办重点学校的师资、校舍、教学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实行民办公助、按办学成本收费的一种办学模式,从而形成21所改制初中(2002年统计的数字)。由于竞争激烈,小学毕业生要进入改制学校,就必须通过各学校自己组织的择校考试,部分学校的试卷内容甚至大大超过了小学教学大纲,这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培优热”不断升温,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负担。

    2002年,武汉市教育局宣布,从当年起,该市小学生升“改制初中”将不再进行选拔性强的文化学科知识闭卷笔试,全部采用电脑派位方式选拔考生,各区将根据其实际情况,将择校生分成“资格生(有报名资格的学生,如区级三好学生、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者等,具体情况由各区教育部门自定)”和“自愿生(不经资格审查,自愿报考的学生)”,各改制学校报名人数如果超出招生计划,就将进行摇号,促使择校热降温。

但家长们的热情并没因此发生改变:

    2003年7月9日,小升初择校报名的日子:早上8时,改制学校之一的武珞路中学门前,已排起了近500米的“长龙”,到10时多,报名队伍长度有增无减,全天报名数达1500人,不少报名的家长声称,他们早上六七时就赶来排队了。

    2004年7月9日,小升初择校报名的日子。武汉二中门口,早上5时就有家长前来排队报名,到下午截止时已有900余人报名。

    热情为何不减?张湘莉说:“作为家长,我们绝不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颇具代表性。

摇号背后暗流涌动

    张湘莉说,家长们私下里关心更多的是,电脑摇号前是不是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情况,“外面的风言风语太多”。

    7月9日,两名学生来电称,他们原来小学班上的一个同学,成绩很差,也上了武昌一改制中学,他们想知道其中的原由。

    记者对张湘莉和学生们的几个说法进行了一番调查。

    在一所改制学校,有的班上人数大大超出招生计划,学校为了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班级,于是在班级名称上加“改制班”、“改”等字样,如“初一(1)改”;“对口班”则称“初一至初三”,并对改制班学生进行“特别照顾”,比如为改制班级配备学校骨干教师,排上更为紧张的课表。

    据了解,该校“对口班”有个别学生户口并不“对口”,都是事先“活动”的结果。

    “要甄别户口,学校也很为难,教育部门常常要花大量时间去‘破案’,但还是有个别漏网之鱼。”

    与此同时,个别学校还存在“对口班”学生转到“改制班”的情况,某改制校一初二学生家长坦言,主要靠“批条子”、“送票子”。

    令人更为吃惊的是,一些学校甚至还游离在教育部门设定的“游戏规则”之外。

优质生源抢夺战

    汉口一改制校校长告诉记者,自从电脑派位后,学校的优质生源难以保证,而优质生源是学校的立足之本。那么,一些学校是如何抢夺优质生源的呢?

到小学暗中摸底

    在6月之前,一些改制校就在辖区内的小学进行摸底调查,向小学班主任或校长索要优秀学生名单及家庭联系方式,主动与家长联系,希望学生就读该校。

私下进行选拔考试

    一些初中还要进行摸底考试,选拔“好苗子”。对于那些成绩很棒,并且在各种数学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不仅可绕开电脑派位,还能免费就读改制校。

    13日上午,在江岸区一所改制校里,一位家长正在等待参加进初一衔接班摸底考试的儿子。据家长介绍,家里的户口在青山区,但是这所改制校得知她儿子曾获得全国数学奥赛二等奖和创新杯数学竞赛一等奖后,主动与其联系,并许诺孩子肯定能进重点班,且减免部分学费。

到培优点挖生源

    一些改制校还到校外的培优点去挖优质生源。据一所以培优数学而出名的培训学校老师介绍,往年,武昌、汉口一些改制校到该培训点要六年级“竞赛班”前20名的学生,但是今年,这些学校选择学生更加理智,希望招取素质全面的学生,因此,培训点只出示“竞赛班”学生的综合成绩,然后改制学校再参照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获奖情况(如在奥数、华罗庚数学竞赛、创新杯数学竞赛等赛事获奖)来确定录取名单。据悉,该培训点今年有18名学生不仅进了各所改制学校,还被承诺不收任何费用。

    汉口一所改制初中教导处工作人员甚至说,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小学毕业生,只要在该校报了名,即使没摇上号,也可以在摇号结束后带上获奖证书原件到学校报名,至于收费就要看所获奖的层次了。

补课成了无奈的选择

    采取电脑派位的形式,取消了以往的择校考试,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电脑派位真的为学生减了负吗?

    张湘莉坦言:为了进改制学校,小孩已经3年没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假期了,包括双休日。“其实我们也不想让孩子这么苦,可你看看周围,哪个不补?补课是无奈的选择。”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能“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假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说,电脑派位并没有抑制“择校风”,而且学生的负担并未减少。为了让孩子能进改制学校,孩子从小就游走在各类培优班间。因为资格生可以参加两次摇号,那么学生就要为取得各种资格而参加各类竞赛;为了能进改制学校,或进重点班,学生就得参加培优、竞赛,拿奖状这个最有效的通行证。

    7月9日,一位组织报名的老师印证了这一说法。在报名现场,各种证书令人眼花缭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证书,今天算是开了眼”。

补课的是孩子,但推动者是家长。

    为了取得“资格生”这块“敲门砖”,张湘莉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让孩子每周上奥数班,三年级起请老师补习英语。她心疼地说,孩子养成了一个“怪习惯”:一到晚上吃饭时就要睡觉,有时吃着吃着就倒在桌上,只好上床睡一个小时,起来再“战斗”到子夜。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大多数成绩中等水平孩子的家长,在补课问题上则有点“随波逐流”,想不补,看看周围又坐不住。就连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也觉得,不补好像对孩子不负责任,于是也参与其中。补课不仅耗去了家长不少金钱和精力,而且夺去了孩子轻松、快乐的童年。

“电脑摇号”的瓶颈

    3年来,每次“小升初”方案的出台都要经过多次调研、座谈才能敲定,电脑派位在现阶段不失为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择,但仍然遭受了不少质疑。

    一位老师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它不可能“摆平”所有矛盾,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稀薄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群众强烈的择校要求构成了矛盾的焦点,而公办、民办、公办民助等多种办学形式及其不同的收费标准,则大大激化了这一矛盾。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工作在铁路系统的一小学生家长说:“小升初虽然不考,但孩子还是很辛苦,为了争个资格生,她一年没有连续休息过两天。”该家长称,这还不如考试,让孩子选择学校,按分数从高到低来排列。而另一位家长称,摇号也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方法,但“人情风”、“条子风”,“转户口”等问题,以及一些学校背离政策之外的做法,必须强力制止,“只有真正公平的摇号才可行”。

    一些普通初中生则表示,应该让所有的初中回归同一起跑线,不分改制、非改制,以强制性措施,实行学生就近入学,这样自然就省去了择校的恶性竞争。

    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认为:“择校热并非是‘死结’,治本之策就是扩大优质资源,走均衡发展之路。比如走名校兼并薄弱校或改造薄弱校之路,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同时,对于现有的公办初中、小学的教育资源依据布局进行合理均衡的分配原则,尽可能使所有学校都能达到一定标准。”

    这位教授说,好的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出色的工作和前途,这个“链条”在很多家长心中已深深扎根。如果说好学校多了,每个学生的对口校都是好学校,择校热自然会降温。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